close

     因為民間傳說故事「白蛇傳」而家喻戶曉的鎮江金山寺,是江南著名的古剎,除了法海洞、白龍洞、妙高台、楞伽台等歷史古蹟外,金山寺還流傳蘇東坡玉帶、諸葛亮戰鼓、文徵明「金山圖」等名人到此一遊的佳話,在前往金山寺的騷人墨客不勝枚舉的情況下,淮安古拈花寺開山祖師佳慧「尼扮僧裝金山寺,書法露綻建拈花」的傳奇故事鮮有人知,文革期間遭到嚴重毀損的淮安古拈花寺自然也鮮有人知。


    根據「續纂山陽縣志」記載,古拈花寺位於淮安市淮城蓮花巷十一號,始建於清朝初期,原名拈花社,後改名古拈花社,一九八九年易名古拈花寺。鼎盛時期有大雄寶殿、山門殿、禪房、僧房等建築數十間,國共內戰期間,殿宇建築毀損嚴重,中共攻佔淮安時,只剩下十七間破舊的房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古拈花寺大部份建築被工廠佔用,寺中比丘尼勉強棲身在簡陋的四間破房,景況艱困。文化大革命時期,古拈花寺再遭劫難,兩百餘年歷史的寺宇建築、佛像、法器、經書盡毀於紅衛兵之手,令人扼腕!


    佳慧字如如,甘泉人,從小就愛好詩文、書法,由於經常到隔鄰老太太家中聆聽佛法,發心出家學佛,佳慧出家後,在淮安湖心寺追隨南庵禪師習禪,經過多年苦心參禪,茅塞頓開,圓融無礙。佳慧為求精進,喬裝冒充僧人在金山寺掛單,喬裝之事被發現後,佳慧渡江北上回到淮安,創建拈花社,弘揚佛法,一導禪師將其相關言論編入「廩山正燈錄」。


    大陸實施開放政策後,淮安有關單局為提供佛教徒活動場所,於一九八九年發還拈花社原有十七間房舍的產權,在住持了僧的辛勤操持下,陸續進行殿宇整修工程,一九九一年四月,祖籍淮安的大法官楊建華等六人返鄉探親,捐款新台幣六萬元,興建大門,古拈花寺逐漸恢復舊觀。


    古拈花寺的山門為兩層樓建築,山門前有兩座石獅鎮守,圓券洞上方鐫有「古拈花寺」,洞門旁則懸掛淮安市佛教協會招牌,山門殿供奉彌勒佛,彌勒佛後面是護法的韋馱尊者。


    古拈花寺大雄寶殿東西長十二公尺、南北進深十點五公尺,高五點三公尺,大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佛像,左側為迦葉、右側為阿難,釋迦牟尼佛像後面是觀音菩薩,東西兩側則是十八羅漢。大雄寶殿西側的兩層樓房共十間,東殿供奉藥師佛,院內有一座高三點四公尺的寶鼎及及三個香爐。古拈花寺雖然規模不大,但已是淮安地區最大的佛寺。


    由於文化大革命將淮安地區佛寺毀損殆盡,近年來,逐漸恢復舊觀的古拈花寺因緣際會,成為淮安市佛教協會所在,是附近地區善男信女禮佛去處,鑑於江北地區百姓生活較貧困,古拈花寺配合提倡「禪農並重」服務社會,頗獲認同。此外,古拈花寺並與各地名山古剎進行交流,儼然成為淮安地區佛教重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421124 的頭像
    e421124

    玩家阿賴

    e421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