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提起紹興,也許不少人馬上會想到濃郁香醇的紹興酒,除了聞名遐邇的紹興酒外,位於寧紹平原會稽山腳下的紹興,不但是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好山、好水的優越地理條件,成為英雄豪傑的最佳舞台,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越王句踐、唐代大詩人賀知章、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抗清英雌秋瑾、革命先趨徐錫麟、教育家蔡元培、文學家魯迅等在這個醉人的水鄉留下不少佳話,「吳水依依吳水流,吳中舟楫好夷遊」,紹興是水的故鄉,黑瓦白牆、櫛比鱗次的明、清老建築,緊緊依偎在縱橫交錯的河道,駁岸、拱橋、水巷、石板路、烏蓬船構成了迷人的水鄉風情,紹興是個醉人的好地方。


    地靈人傑的紹興,自古以來便深受佛門中人青睞,五泄禪寺、白雲禪院、普照寺、壽寧寺、羊山石佛禪寺、爐峰禪寺、寶林寺、香林寺、寂靜寺、戒珠寺等名山古剎林立,可惜歷經千百年滄桑歲月,加上文化大革命時期,紅衛兵無情的破壞,不少佛寺嚴重毀圮,現存規模較大的佛寺只有普照寺、爐峰禪寺、羊山石佛禪寺,雖然大陸宗教政策正逐漸鬆綁,佛教徒人數逐年增多,但受限於物力、財力之不足,想要恢復昔日盛況,可能還得一段日子。


    羊山石佛禪寺位於紹興縣齊賢鎮,隋文帝開皇年間(西元五八零至六零四年),越國公楊素僱工開採羊山岩石興建羅城,開採所剩的石山,由於形狀酷似山羊,因此名為羊山,其後,傳說有位石匠見石山峰頂古柏枝幹遒勁,巍然挺立,周圍湖水環繞,景緻清幽,是靜修的好地點,於是在石山中開鑿出一個寬約三十餘公尺的石窟,並於石窟中鑿成一尊釋迦牟尼佛,歷經子孫七代,石佛才大功告成,據說石佛鑿成當天,有靈鷲飛臨石佛上空翱翔盤旋,久久不去,十方善信認為靈鷲為祥瑞之徵,便募款興建寺宇,命名為靈鷲禪院。


    唐乾寧年間(西元八九四年至八九七年),節度使董昌謀反,錢鏐舉兵討平叛軍,並屯兵羊山,後人為紀念錢鏐,尊錢鏐為城隍菩薩,將後殿改稱武肅王殿,明神宗萬曆年間,開拓基地整建庵舍,改名為石佛庵,清朝初葉恢復為石佛禪寺,寺名延續至今,未再變更,大陸實施開放政策後,目前石佛禪寺已成為紹興縣佛教會所在。


    石佛禪寺雖位處羊山洞窟中,但依然幾經興廢,現存石佛禪寺的建築為清代所建,由於位處紹興城郊,且寺宇幾乎隱身在羊山中,目標不明顯,僥倖逃過文化大革命時期紅衛兵魔掌的破壞,目前石佛禪寺共有三進建築,三開間的山門兩璧懸掛「石破長天靈鷲飛來下界」、「筏道小海蓮葉宛在中央」楹聯,說明了石佛禪寺的開山典故及地理位置,殿中供奉彌勒佛,彌勒後方為韋馱尊者,兩旁則是四大天王塑像。過山門後的天井,經寶蓮橋,便是大雄寶殿,大殿兩旁的聯語是「三尊妙像觀金身梵宇重光欣睹神州昌盛」、「九級浮屠顯古蹟海音遠播同祈世界和平」,有點像政治宣傳口號。殿中供奉西方三聖,佛像後方為依據「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故事雕塑的「海島」,兩旁為十八羅漢塑像,出大殿,沿著盤旋而上的石階而上,抵達後殿,後殿外側的峭壁上,有<羊山石佛庵碑記>、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孫科手跡等歷代石刻,其中「飛躍」兩字據說為抗金名將韓世忠手書,字如其人,筆鋒蒼勁有力。後殿門楣懸有「武肅王殿」匾額,殿內供奉錢鏐化身的城隍菩薩坐像。


    後殿東側的石窟內便是石佛,這尊名列浙江四大石佛之一的石佛,高一丈多,螺髮肉髻,廣額豐頤、兩耳垂肩,面容慈祥,身著褒衣博帶式袈裟,束腰帶在腹部打結,結跏趺坐在蓮台上,右掌齊肩作「說法印」,雕刻手法採用柔和的圓刀法,佛像造型敦厚,體態勻稱,已脫離東晉瘦骨清相體型,比較接近唐朝的寫實風格,穹窿頂的石窟,頂端有七尊小佛像,小佛下設蓮花座,蓮花瓣稍窄,風格與唐代肥碩豐滿的花瓣不同,專家研判係後代重雕。


    「寺負山面流,奇石鑱削,梧竹蓊鬱,為山陰第一名剎」從明朝狀元余煌的描述,便可知石佛禪寺景觀之佳,碧波蕩漾的羊山湖環繞四周,湖中沙洲、孤石羅列,加上羊山上靈鷲峰、城隍峰、普渡峰、無名峰諸峰聳峙,峰頂古柏詰屈聱牙,湖中並有三座型態各異、各具特色的石橋、木橋,將岸、湖、洲、島相互貫串,信眾除步行參訪外,興致高的話,還可乘船穿越橋洞、環繞島嶼、觀賞奇岩怪石、老樹石佛,別有一番韻味。


石佛禪寺距離紹興西北約 二十公里 ,交通不太方便,有心前往的信眾,可從紹興包車前往,除參訪石佛禪寺外,還可順道走訪羊山石佛寺風景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421124 的頭像
    e421124

    玩家阿賴

    e421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