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樹霜楓赤似霞,三峰高處夕陽斜,攝山秋色年年好,惹得人稱二月花。」南京城東北 二十公里 的棲霞山,古楓成林,每年秋天,楓紅滿山,層林盡染,猶如堆錦散綺,煞是醉人。喜歡遊山玩水的清乾隆帝慕棲霞山大名,到此一遊,御筆一揮寫下「第一金陵明秀山,所欣初遇足空前…梵業鐫碑當隋代,淨因舍宅同商賢。」將棲霞山譽為「金陵第一明秀山」,雖然詩文平平,但因為是皇帝御題,如今也成為珍貴文物,名列棲霞寺一寶。
位於棲霞山鳳翔峰西麓,始建於南齊建元年間(西元四七九~四八二年),至今已有一千五百餘年歷史的棲霞寺,是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古剎,南朝時,棲霞寺與紹興嘉祥寺、西安日嚴寺並稱三論宗祖庭;唐高祖時,將棲霞寺改名為功德寺,並進行大規模擴建,增建的琳宮達四十九座之多,寺中佛像最高者達四丈餘,寺廟建築宏偉,與山東長清靈岩寺、湖北當陽玉泉寺、浙江天台國清寺號稱「天下四大叢林」,當時的棲霞寺「紅得發紫」,香火之盛,獨步金陵。
唐會昌五年(西元八四六年)唐武宗滅法毀佛,棲霞寺也難逃浩劫,宣宗大中五年重建,南唐時,棲霞寺改名為妙音寺,宋太平興國五年又改為普雲寺,景德四年改名棲霞禪寺,其後曾改名岩因崇報禪院、虎穴寺,明洪武五年,再度恢復棲霞寺名,清咸豐五年(西元一八五五年),清軍與太平軍在此激戰,棲霞寺在戰火摧殘下,成為一片廢墟,到清光緒三十四年重建,千年古剎湮沒在荒煙蔓草間長達六十餘年,民國八年,曾慷慨解囊贊助 國父 孫中山 先生革命的宗仰法師,不忍見名山古剎沈淪,發心整建寺宇, 國父率先捐銀萬元贊助整建工程,民國十七年,整建工程完工,文革時,棲霞寺遭受嚴重破壞,一九七八年後,重新整修山門、天王殿、念佛堂、毗盧殿、藏經樓等,古剎重光。
從南京市中央門汽車站搭乘往棲霞鎮的長途公車,到棲霞寺站下車後,沿著林蔭大道進山,經過「棲霞禪寺」仿古牌樓,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一道蜿蜒起伏的龍形影壁,赭紅的牆身配上琉璃碧瓦,造型古樸典雅,未到山門之前,有一個小巧的明鏡湖,湖心有座彩虹亭,湖中遍植荷花,花開時節,波光浮動,清香襲人,成為棲霞名景「彩虹明鏡」,緊接其後的是供佛門子弟放生的月牙池,民國六十九年,整修月牙池時,沿池裝設漢白玉欄杆,上雕水禽花卉,另有風味。
棲霞寺的山門為單檐懸山頂,有三座圓券洞門,中間大門的額牆上書有「棲霞古寺」,兩則圓券洞門的門額上各書「六朝勝蹟」和「千佛名藍」。山門造型典雅古樸,色調莊嚴,是南京寺廟的佼佼者。山門東側有一座唐高宗時所立的「 明征 君碑」,此碑係紀念棲霞寺的創建者明僧紹,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是南京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唐代碑刻。
步入山門,迎面而立的是彌勒殿,殿中供奉一尊袒胸露腹的彌勒佛,彌勒佛像的背後是威武的韋馱塑像,東側牆壁嵌有一塊趙樸初撰書的「重修攝山棲霞寺記」碑文。穿過彌勒殿,是一方形天井,天井兩廂為客堂、齋堂、祖堂及玉佛樓,樓上為多寶閣,及渡海大師(鑑真大師)堂,多寶閣珍藏有歷代文物、字畫、工藝美術品,渡海大師堂正中供奉一尊一九六三年日本文化代表團贈送的鑑真和尚塑像,室內並陳列鑑真和尚生平事蹟文獻、鑑真和尚紀念集等。
由天井正中台階而上,便是宏偉壯觀的毗盧寶殿,金碧輝煌的大殿內供奉一尊高 五公尺 通身貼金的毗盧遮那佛,加上須彌座總高達 八點六公尺 ,寶相莊嚴肅穆,兩側為梵天、帝釋兩天王塑像,大殿兩側供奉二十尊高 兩公尺 以上的諸天神像,毗盧遮那佛後面,豎立一尊面帶微笑、慈祥和藹的觀音菩薩像。毗盧寶殿後側有兩座文化大革命期間從中南海清理出的大型佛龕,這兩座雕工精緻的佛龕,於民國六十八年,重修棲霞寺時,由背景到棲霞寺「安家落戶」,佛龕內供奉兩尊唐代石雕佛像,彌足珍貴。
出毗盧殿,就是方丈室,「獅子窟中無異獸,象王行處絕狐蹤」的楹聯掛在大門兩側,進入大門是一處小天井,東側是念佛堂、貴賓會客室,西側是紀念鑑真大師的渡海大師堂,紀念堂正中有一個以揚州大明寺為模型的佛龕,供奉一尊日本文化代表團贈送的鑑真和尚塑像,再上台階‘便是名聞全國的藏經樓,除了珍藏名貴的貝葉經及八千餘冊佛教的經、律、論外,藏經樓正中的佛龕供奉一尊以整塊白玉雕琢而成的釋迦牟尼佛像,係緬甸僧人所贈。
藏經樓南側有一座仿木結構的隋代石質舍利塔,雖然規模不大,但做工十分精巧歷經千百年風霜雪雨,依然屹立不搖,笑傲人間,舍利塔由塔基、須彌座及五層密檐式塔室構成,八面七層,高 十八點零四公尺 ,這座舍利塔,結構嚴謹、精緻,雕工華麗細緻,手法流暢自然,佛像、人物、花鳥蟲魚…無不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舍利塔底座和第一層的八面浮雕是全塔藝術精華所在,也是研究我國古代佛教藝術的重要寶物。
棲霞寺千佛岩位於紗帽峰到西峰(虎山峰)的山崖上,石窟造像始於南齊永明二年(西元四八四年),造像藝術古樸洗練、莊嚴典雅、雕工圓潤細緻,可與山西大同雲崗石窟媲美,素有「江南雲崗」的美譽,三百四十九個佛龕,五百十五尊佛像,是南北朝時期偉大的佛教藝術作品,也是江南唯一的大型南朝佛教石刻,據古籍記載,這些大小不同的佛像,有的莊嚴肅穆;有的端莊渾厚;有的笑容可掬…,造型生動、雕工精緻,不遜於大同雲崗、洛陽龍門兩大佛教寶庫,可惜「先天不足」,千佛岩所在地的地質屬侏羅紀長石砂岩,各種礦物質顆粒的結合較疏鬆,在風霜雨雪、日曬雨淋的長期侵蝕下,雕像風化剝落「元氣大傷」,加上「後天失調」,民國十四年,住持僧若舜進行整修工程,因缺乏古物維修的專業知識,整修工作弄巧成拙,不少珍貴造像神韻盡失。文化大革命時期,紅衛兵肆無忌憚的破壞,多數佛像慘遭毒手,缺頭、斷手…面目全非,如今這處藝術寶庫已被糟蹋得面目全非,大陸當局雖決定在文物專家指導下,徹底進行千佛岩修繕工作,但能否「功德圓滿」仍是一大疑問。
「春牛首,秋棲霞」,棲霞寺不僅為佛門勝地,自然風光也頗有可觀之處-桃 花澗、天開岩、太虛亭、疊浪岩、品外泉…等棲霞山水名勝,都在棲霞寺附近,前往棲霞寺參訪之餘,不妨投入棲霞山水的懷抱,做個快樂的朝山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