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各地的眷村正分批進行改建工程,老舊的眷村即將畫上句號,成為歷史名詞,緊鄰嘉義市民國路的建國二村,也難逃拆除命運,以建國二村為基礎,發展出的獨特「麵食街」,可能因此煙消雲散,麵食街何時奏出「最後一夜」的舞曲﹖饕餮客請多注意!


民國路自中正路至民族路之間路段,緊鄰建國二村,當初隨政府播遷來台的軍人,由於軍中待遇不高,部分軍眷為貼補家用,靈機一動開起小吃店,早期的小吃店大都以燒餅、油條為主,由於物美價廉,生意興隆,大陸風味小吃店逐漸增加,其中又以包子、饅頭、水餃、煎包、燒餅等麵食居多,因此博得「麵食街」美名。


麵食街全長僅約 五十公尺 ,道路西側有劉家大陸醋、大眾化點心、麵食館(無名)、好口味牛肉麵、上點魯味、來來方塊酥、長壽麵、老楊方塊酥、榮記湯圓、心元麵食專賣店等十家店舖,東側有余媽媽紅燒牛肉麵、南門水煎包、水煎包(無名)、四川麻辣涼麵、王記酸梅湯、燒餅(無名)、恩典酥、老孫方塊酥(歇業)、上海點心、燒餅油條(無名)、口福點心、劉湯圓、點心世界、新天津麵條等十四家,每隔三、五步,就有一家麵食店,密度之高,堪稱全台之最。


麵食街每家店舖都有一段滄桑史,其中多數店舖,已由第二代眷村子弟接手,目前麵食街年齡最高的當推「新天津麵條」老闆艾有梅,八十二高齡的艾老,是江蘇金壇縣人,民國六十年,艾有梅自空軍十八聯隊退伍後,開始製作道地北方麵條,除純手工製作的拉麵外,還有圓條、大寬、特寬、陽春、細線、掛麵等多種麵條,此外並附帶製作餃皮,由於製作的麵條不加硼砂、防腐劑,香Q有勁,久煮不爛,深受「麵條族」喜愛,每天製作麵條約使用十袋麵粉,生意之佳可見一般。


麵食街以姓氏為名稱的店舖有五家,劉雅梅、劉雅芬、劉雅蘭、劉雅玲四姊妹聯手經營的「劉湯圓」是著名的湯圓姊妹花,民國六十九年開始營業,民國八十年「劉湯圓」歇業,直到去年才應顧客要求重新開張,招牌的綜合湯圓、酒釀蛋湯圓依然保持傳統口味,甚受顧客青睞。劉雅蘭表示,該店的特色除了酒釀自製外,煮湯圓的湯以桂圓乾熬煮,此外為推動環保,「劉湯圓」以每個兩元的價格回收湯圓盒,堪稱環保湯圓店。


北方口味居多的麵食街,有一家四川口味的麻辣涼麵,老闆娘張惠芳,在家中排行第五,村中人暱稱她「小五妹」,麵店沒有正式店名,老主顧喜歡稱之「小五妹涼麵」,小店在民國七十六年三月開張,只有十年歷史,屬於麵食街的「幼齒」,但辣得帶勁的辣油,配上自製麻辣醬、芝麻醬,熱辣辣的涼麵已遠近馳名,用餐時間,小店內經常座無虛席。


「王記酸梅湯」是麵食街的異類,祖籍北京的王鳳岐,以古法為根基,自行研發出口感獨特、甘醇潤喉的酸梅湯,民國六十九年由其子王新民接班,「青出於藍,更勝於藍」,如今王記酸梅湯,不但銷售嘉義地區各餐飲店,腳步更跨出嘉義,目前已有台北市麟光、高雄市仁愛兩家分店,以精選大陸烏梅釀造的酸梅湯,有低糖、濃醇兩種口味,小瓶 兩百五十克 、大瓶 一千克 。


聞名全台的方塊酥是嘉義市名產,目前麵食街共有來來方塊酥、老楊方塊酥、恩典酥三家製作方塊酥的店舖,民國六十三年,因同業競爭激烈,以創新作法將傳統北方燒餅,改為方塊酥的老孫,早已作古多年,「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當年以「嘉義特產、大陸口味」為號召的方塊酥,如今已成為炙手可熱的禮品。


「眷村改建條例」已通過立法,全台各地的老舊眷村將陸續拆除重建,高樓大廈將取代矮小房舍,眷村的竹籬笆早已消失,眷村的老兵加速凋零……,建國二村打造的麵食街還有幾個春天﹖87.3.6民生報)


 


    建國二村拆遷,數千居民搬到經國新城,「人去屋空」缺乏人氣的民國路,白天時,倒還沒啥感覺,入夜後,街道上鮮有人跡,幾乎有半條路只剩孤伶伶的路燈。過去,晚上熙來攘往的景象已煙消雲散。


 



 



 


    拆遷的眷村,被一片片鐵板圍住,鐵板上凌亂的街畫,歷經一段時間的風雨,也散漫不清。還有一些未拆掉的房舍,更是雜亂無比,路旁則成為停車場盛極一時的民國路何時才能找到第二春?!(2009.5.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421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