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雖然歷經無數滄桑,嘉義縣新港鄉至今依然保有一個已有百餘年歷史的「國寶級」古樂團—鳳儀社。遺憾的是,這個歷史悠久的古樂團,目前因老成逐漸凋零,正面臨薪傳無人的困窘局面。


  新港鄉老一輩的人都知道鳳儀社,卻沒有人能確切說出鳳儀社的創社時間,加上欠缺相關資料,鳳儀社究竟成立於何時仍然是個謎。目前比較可靠的說法,鳳儀社是前考試院副院長林金生的祖父—前清秀才林維朝於光緒年間創立。當時林維朝鑒於春秋兩季祭孔大典樂生難覓,因此成立國樂團,平時彈唱自娛,祭孔時則擔任樂生。鳳儀社的社名則取自尚書益稷篇「蕭韶九成,鳳凰來儀」。


  鳳儀社社址最初設在登雲書院,光緒三十、三十二年先後兩次大地震時,登雲書院不幸倒塌,鳳儀社於是遷至奉天宮西廂。其後又因奉天宮改建,搬遷到奉天宮東廂樓上落腳。約二十年前,奉天宮在東廂樓上設立董事會辦公室,鳳儀社歲搬出奉天宮。由於沒有適當地點,二十多年來鳳儀社始終「居無定所」,更令人遺憾的是,因為一再搬遷,鳳儀社的珍貴資料及民國三十五年新港鄉長林甲丙手書「冉陽夫子」、「鳳笙琴絃調新韻,儀楷禮模習舊章」等牌位,也在搬遷時遺失。


  除了珍貴的文獻資料外,多次搬遷也使鳳儀社創立時便擁有的古樂器遺失殆盡。三年前,前任鳳儀社召集人周茂林及現任召集人陳孟德在整理新港鄉大興宮倉庫時,意外發現奉天宮寄存在大興宮的物品中,竟然有一件鳳儀社的樂器箱,兩人喜出望外,開箱檢視,具有百年歷史的珍貴古樂器才重見天日。可惜由於長期缺乏維護,樂器箱內原有的樂器只剩兩支「人物頭四絃」、四支「人物頭二絃」及一個拍板、一支管,經過陳孟德細心整修,目前兩支人物頭二絃已恢復原貌,成為鳳儀社的鎮社之寶。


  鳳儀社演奏的樂曲主要為昆腔,從第一代樂生開始,都是以口授方式傳承,學習過程十分辛苦,一些絕活也容易在傳承的過程中失傳。目前,所有成員中學會吟唱功夫的只剩林杉一人,而林杉學會的唯一曲目是「勸友」。高齡八十一的林杉雖有心將絕藝傳續,但至今仍找不到有心人。這種以漢語吟唱的腔調即將成為絕響,不能不令人扼腕。


  目前擔任召集人的陳孟德表示,他參加鳳儀社已四十年,最盛時期,鳳儀社社員近四十人,樂生有二十餘人,所有經費都由社員資助。如今,鳳儀社只剩下林杉、江坤木、吳先進、鍾文寶、陳秋水、李石、林其村、周茂林及陳孟德九個樂生,年齡最大的林杉已是八十一歲高齡,年齡最輕的林其村也有五十四歲,傳承無人已成為鳳儀社最大的隱憂。


  新港文教基金會成立之後,鑑於傳統古樂團日漸式微,為避免鳳儀社走上解散的命運,除了安排鳳儀社在新港鄉的重要節慶、媽祖誕辰、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祭孔及基金會舉辦的大型活動中表演外,並計畫招收中小學生成立國樂研習營,希望延續鳳儀社的香火。但至今僅有新港國中何碧嬋、余義宗、楊秀雲、陳建州等四位教師加入學習行列。老成凋零,接棒乏人,擁有百餘年歷史的鳳儀社究竟還能撐多久呢?(民生報 82.1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421124 的頭像
    e421124

    玩家阿賴

    e421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