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泰山、天山、崑崙山等雄偉壯觀的山脈,宛如一條條巨龍,由北向南蜿蜒盤據於新疆的遼闊大地,三山之間夾著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形成新疆「三山夾兩盆」地貌的基本結構。其中橫亙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脈,東西長約一千七百公里、南北寬達兩百五十公里至三百公里,根據科學調查,天山山脈共有六千八百多條冰河,總面積達九千五百餘平方公里,佔全國冰河面積的百分之十六,是大陸最大的現代冰河區,這些冰河就是新疆最大的固體水庫,每當盛夏時節,部分冰河積雪消融,大量的融水奔騰而下,匯入伊犁河、烏魯木齊河、阿克蘇河、瑪納斯河及賽里木湖、喀納斯湖、天池等,滋潤著天山南北廣大的盆地、綠洲。
新疆共有一百多個湖泊,主要分成兩大類型,賽里木湖、布倫扥海(烏倫古湖)、羅布泊等湖泊是河流的終點,幾乎都是鹹水湖;博斯騰湖、喀納斯湖、天池等湖泊位於河川中游,一般屬淡水湖,無論鹹水湖、淡水湖,新疆的湖泊各具特色,天池、喀納斯湖、賽里木湖、卡拉庫利湖則因水光瀲灩、風光明媚而成為旅遊勝地。
伊犁河地區是哈薩克族的聚集區,許多地方都以哈薩克語命名,賽里木也不例外,在哈薩克語中是「祝願」的意思。此外,賽里木湖又有三台海子之名,這個位於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伯樂縣西南,周圍是塔爾欽斯凱山脈、海拔兩千零七十三公尺、長約二十公里、寬約三十餘公里的湖泊,面積約四百五十平方公里,是新疆最大的高山湖。賽里木湖屬於近期造山運動的產物,湖盆周圍的山地由古代岩層組成,其中不少地方是石灰岩,潛水、裂隙水溶入大量碳酸鈣,導致湖水特別清澈、湛藍,水中含鹽量較少(每公升含鹽二點五至 三克 ),屬於微鹹湖,但在離岸兩百至三百公尺的水域,由於湖周較淡的潛水注入,浮覆於湖水上層,牛羊還能飲用,因此,成為哈薩克族的天然牧場。
「方圓凡二百里,雪峰環之,倒影池中…」賽里木湖湖水湛藍,一平如鏡,遠山松林蓊鬱,湖周綠草如茵,每逢六月時,草原野花怒放,爭奇鬥艷,宛如一大片花毯,煞是迷人,花毯叢中,星星點點的氈房,就像是一朵朵的蘑菇,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十分顯眼。每年七月十五日前後的那達幕大會,是賽里木湖最熱鬧的時節,也是旅遊最熱門時期。散居在湖濱草原數十里範圍的蒙古族、哈薩克族會群聚賽里木湖湖濱,以傳統的賽馬、叼羊、摔跤、阿肯彈唱、民族歌舞慶祝豐收,其中最受哈薩克族青年男女喜愛的遊戲,當推「克孜爾瓦爾」(姑娘追),「姑娘追」是哈薩克族青年男女交往的好機會,遊戲開始時,青年男女成雙成對向指定地點騎馬並轡奔馳,去程途中,小伙子可向自己喜愛的姑娘調笑逗趣,回程途中,姑娘可舉馬鞭抽打對方,小伙子則不可還手,許多愛情故事便在「姑娘追」中譜下圓滿的結局。
賽里木湖是絲路北道的必經之地,古人為祈求旅途平安,曾在湖西興建靖海寺,清朝巡撫潘效蘇知伊犁府時,在湖中東南隅小島修建龍王廟,可惜這些寺廟都已杳無蹤影。
賽里木湖不僅風光迷人,湖水資源也頗為可觀,一九七零年代開始,專家輔導附近居民在賽里木湖養殖冷水性魚類,已成功放養鯉魚、鰱魚、鯽魚、高體雅羅魚、貝加爾雅羅魚等。沿湖岸邊叢生菖蒲、水蔥、苔草等植物,提供野鳥隱密的棲息地,吸引赤麻鴨、天鵝、斑頭雁、白眉鴨、鷸等覓食、繁殖,是賞鳥絕佳的好去處。
哈薩克族是新疆的第三大民族,總人口約一百三十萬,除少數從事農業生產外,主要以畜牧業維生,多數牧民至今仍維持山牧季移、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水草豐美的伊犁、塔城、阿勒泰、賽里木湖、天山草原是哈薩克族的主要分布地區。
哈薩克族擁有悠久的歷史,據史籍記載,西漢張騫出使烏孫、月氏時,當地的烏孫人、月氏人、塞種人都是哈薩克族的先世,六世紀中葉,烏孫人與突厥族融合,;十世紀至十三世紀時,哈薩克先祖又與回紇人、契丹人、蒙古人血統混合,形成現在的哈薩克族。前往賽里木湖旅遊,除親炙草原風光外,絕不可錯過體驗哈薩克族風情的大好機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