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六十三年首登玉山,其後陸續擔任自強活動玉山登山隊領隊,至九十五年六月,先後登頂三十餘次,玉山是我永遠的朋友!


 




 東北亞第一高峰~玉山是台灣百岳之首;是布農族心目中的聖山;是登山者攀登的最愛,在一九二五年日本人興建神社之前,高聳入雲的山巔上,沒有任何人工標誌,玉山完全屬於大自然,台灣光復後,日本神社毀圮,取而代之的是于右任銅像,近年因于右任銅像遭人破壞,玉山原石立碑成為玉山新地標,短短七十四年的時間,玉山山頂便更換三次地標,滄海桑田,令人不勝欷吁!


 



 


一八九六年,日據時代台灣總督府「臨時土地調查局」測量出玉山高度為 三千九百五十公尺 ,由於高度超過日本最高峰富士山,日本政府將玉山改名為「新高山」,並於次年,在玉山頂搭建掛有「大日本帝國最高峰新高山絕頂海拔3950公尺」標示牌的木架,一九二五年,並以濁水溪底砂岩在玉山頂興建一座神社,供奉大山津見神,台灣光復後,神社由於缺乏維修而毀圮。


民國四十六年,美國遠東陸軍製圖局在台灣進行測量,結果發現玉山高度為 三千九百九十七公尺 ,比日據時代的高度增加 四十七公尺 ,一些熱心的山友為湊上三公尺,讓玉山躋身為 四千公尺 高峰,便有興建地標的構想。


民國五十三年十一月十日,前監察院長于右任逝世,由於他在生前立下「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有國殤。」的心願,中國青年登山會為完成于右任遺志,發動全國大專學生一人一元運動,募捐到四萬六千元,於民國五十五年十二月動工興建 于右任 先生紀念銅像。


興建于右任銅像所需的材料,係由阿里山森林火車載運至阿里山,轉東埔集材場,再用卡車運至塔塔加鞍部,由塔塔加鞍部至玉山頂,由於無法以現代化交通工具運輸,因此僱請東埔地區原住民背負上山,其中高 六十五公分 、重達 八十公斤 ,由雕塑家陳一帆鑄造的于右任銅像,在陳喜彥、謝坤 山兩位 老師的護送下,由伍勝美、全桂林輪流背負至玉山頂。


克服運送材料的困難後,于右任銅像興建工程卻因泥水師傅得了高山病而延誤了一個多月才動工,加上玉山頂天氣狀況瞬息萬變,施工困難度頗高,直到五十六年八月八日,于右任銅像才與排雲山莊同時落成。銅像落成後,便成為玉山登頂的重要證明,攀登玉山的山友不可免俗地要和于右任銅像合影。


 



 


民國七十一年,聯勤測量署實地進行玉山高度調查,經由全球衛星定位儀測得玉山真正高度為 三千九百五十二公尺 ,即使加上于右任銅像,也無法成為 四千公尺 ,雖然失去湊高度的意義,但于右任銅像依然是玉山的地標。


由於受到風霜雨雪的侵蝕,民國七十一年十二月,于右任銅像水泥基座嚴重風化,如不整修,將有倒塌之虞,籌建銅像的登山界人士特組成整修委員會,於七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由總幹事劉增善率領陳國雄等六人,在玉山林管處(今嘉義林管處)技士尹國樞陪同下,前往玉山,陳國雄、尹國樞冒著零下七度的大風雪,攀登玉山頂完成勘查工作,並於七十二年五月進行整修工程,當年七月中旬整修完工。


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初,于右任銅像遭不明人士以利器鋸斷銅像頸部,銅像不知去向,經排雲山莊管理員金文山四處尋找,終於在山谷尋獲,並將銅像修補,雖然後頸部無法復原,但于右任銅像依然矗立玉山頂。



誰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十一月二十二日 于右任銅像再度遭受破壞,不但銅像、避雷針杳無蹤影,連基座上的「 于右任 先生紀念銅像」碑文也被毀損,玉山國家公園警察隊、嘉義林管處派員尋找殘骸,但一無所獲,樹立玉山頂二十八年,留給山友無限懷念的于右任銅像成為歷史,玉山頂僅剩空盪盪的水泥基座。


 



 


由於玉山主峰是台灣地區最高峰,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為興建新地標,於民國八十七年六月中旬,拆除于右任銅像的水泥基座,並以雕刻「玉山主峰」、「標高3952公尺」的玉山原石立碑,



 


石碑於六月下旬以直升機吊掛至玉山主峰安放,玉山新地標樹立山巔,由於不具任何政治意義,應不致再出現人為的破壞,但不到一年的時間,大自然就在新地標上留下刻痕,新地標的水泥基座外觀幾乎完全脫落,玉山地標的滄桑史恐將持續上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421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