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座歐式庭園房舍,是我兒時的夢想,六年前,我們因緣聚會在赤蘭溪畔買了三分地,<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終於夢想成真。最初,還卯足全力除草、整地、種花、植樹..,還找了鑿井公司鑿井,沒想到,位在溪邊的地,竟然鑿不出水。鑿井不成,後續的農舍、景觀工程只好作罷。教書多年,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不久就發現孔子的話「吾不如老農」果然有道理。從此,我定了下田四不—天氣太冷不去、天氣太熱不去、心情不好不去、下雨不去。三分地成為大自然優勝劣敗的最佳戰場。
我的三分荒草地,以往栽種的造林樹種、觀賞植物--肖楠、桂花、杜鵑、茶花、牛樟、玉蘭花、桃花、李花、梅花...經過大自然的淘汰,所剩無幾。前兩年開始改種可收成、不需照顧的桑椹、土芒果、龍眼、橄欖、芭蕉…還有自己發芽長大的蕃石榴。
雖然土地看似荒廢,其實正好當作大自然的試煉所,留存的樹木全都是不怕風吹雨打、耐旱、耐水...的絕佳優良樹木。此外,不少好友都在等待深秋,等我邀大夥焢窯、品茶、話舊…。
本月上旬,找人割掉雜草,並將昔日計畫放置在桃花道旁的石板移至工寮前,今天風月社、佛光會好友快樂來焢窯了!
蓋土窯看似簡單,其實不然,首先得測試風向,依據風向決定土窯的開口後,再在地上挖一個長約四十公分、寬約三十公分、深約十至十五公分的橢圓土坑,接著便是搭蓋土窯,土窯最下層,最好使用超過十五公分長的大土塊,第二層使用的土塊要小於底層,依此類推,將土塊一層層內縮堆疊,最後將圓錐狀的土窯封口,才能開始燒窯。
蓋土窯需要細心、耐心,雖然小心翼翼蓋土窯,但土窯倒塌的狀況司空見慣。蓋好土窯,接著是燒窯,必須將土塊燒到火紅,才能放蕃薯進土窯。
放蕃薯的工作比較危險,首先以木棍將土窯頂端的土塊撥開,露出空隙,再撥一些上層的土塊到窯內,等到開口夠大時,一面放蕃薯,一面撥土塊,將所有蕃薯放進窯內後,再把燒紅的土塊打碎覆蓋蕃薯,最後再蓋上略為濕潤的泥土,防止熱氣外洩。放進蕃薯後,大約需要三十分鐘後才可開窯。
多年努力研發,我們焢窯的食物,除了蕃薯外,還有芋頭、馬鈴薯、排骨、豬腳、雞腿...烤得太成功了,大夥搶著品嚐,沒機會照相,等下回吧
等候開窯,趁機到附近欣賞休耕的花海
燦爛的百日草(步步登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