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用「含淚播種,必歡呼收割!」來形容吳靜芳的紙雕生涯,再恰當不過了,浸淫紙雕藝術十年,始終無怨無悔,吳靜芳終於在紙雕世界開創出一片亮麗的天空。近年來,吳靜芳利用學校社團活動時間,在嘉義地區部份國中、國小開辦紙雕研習班,不遺餘力推廣這項富有鄉土味的民間創作藝術,她希望更多愛好紙雕創作的人,投入變化無窮的紙雕的世界,讓臺灣的紙雕走向世界。


    紙雕藝術濫觴於中國大陸北方農村的剪紙,剪紙是以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圖案作為裝飾,主要有貼在窗戶上的「窗花」、貼在門上的「門簽」、用於喜慶禮品的「喜花」等。中國大陸的剪紙起源於漢、唐時期,十七世紀時,剪紙藝術傳入歐洲,法國受到中國大陸剪紙術、西伯利亞人的毛毯補花術及波蘭民間剪紙術的影響,將剪紙藝術由平面擴展到立體創作,使紙雕呈現多元化的面貌,愛好紙雕的民眾逐漸增加。


    吳靜芳表示,由於紙雕不太受國內正統藝術界重視,在求師無門的情況下,只能靠「嘗試錯誤」,從不斷的摸索中修正、學習,經過多年來「從做中學」獲得的經驗,她認為從事紙雕創作,細心、耐心、恆心及創意「三心一意」是不可或缺的條件,從選擇主題、構思圖案、繪製底稿到動手雕作,樣樣不能掉以輕心,創作過程如稍不小心,便前功盡棄,目前她完成一件作品至少需要一星期的時間,雖然已有十年創作紙雕功力,但「人有失手、馬有失蹄」,吳靜芳謙虛地說,至今她依然會有失敗的情況出現。


    少年時期就深愛唐詩、宋詞、元曲、歷史故事的吳靜芳,從事紙雕創作以來,  始終有一個夢--創作「中國風情」紙雕系列作品,為了圓這個夢,自民國八十年起,吳靜芳絞盡腦汁尋找相關資料,希望透過創作,賦予歷史人物新生命,在不斷的努力下,她陸陸續續完成鍾馗、濟顛和尚、達摩祖師、關公、曹操及紅樓夢人物--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薛寶釵等人物作品,及李白、蘇東坡的詩詞中人物。吳靜芳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數千年來的歷史風雲人物,不可勝數,以家喻戶曉的中國四大小說--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而言,每本書的人物都在百人以上,再加上歷朝歷代君王將相、英雄豪傑、文人墨客…即使選擇性的創作,也不是三年、五年功夫能完成的,但她將以「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持續圓夢。


    「皇天不負苦心人」,吳靜芳的紙雕創作已有初步成果,民國八十五年,吳靜芳以作品「山中聽松聲」參加美國紐約三D立體插畫國際大展,榮獲銅牌獎,八十五年十二月,應邀在嘉義市文化中心舉辦首次個人紙雕創作展,並於八十五年一月出版《吳靜芳紙雕創作藝術》一書。


    除了孜孜不倦於「中國風情」系列紙雕創作外,吳靜芳的創作也沒有忘記出生的地方,臺灣本土風味的「孤戀花」、「思想起」、「天黑黑」等臺灣民謠系列創  作,展現出她對鄉土的熱愛與關懷,吳靜芳說:「臺灣風情系列創作是她另一個夢!」。


    「從摸索到創作,這一路走來到今日回頭看時,發現所有經歷過的種種挫折與辛苦,都如雲淡風輕,因為我一直相信,只要你願意,只要你堅持,就可以突破所有困境,到你想要的任何地方」吳靜芳在《吳靜芳紙雕創作藝術》自序的一段話,正是這位紙雕藝術耕耘者最佳的闡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421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