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鄉不少景點,都保持原始狀態,當然也就有一些令遊客頭痛的動物、植--毒蛇、虎頭蜂、咬人貓、咬人狗、毛地黃等,如不小心碰到,小則受傷,嚴重的話甚至「駕鶴西歸」,遊客豈可不慎!


  **毒蛇咬傷


     山區最令人頭痛的是被毒蛇咬傷,臺灣常見的五種毒蛇依毒性可分為神經性毒蛇、出血型毒蛇,被神經性毒蛇(飯匙倩、雨傘節等)咬傷,會出現肌肉鬆弛、體溫下降、呼吸困難等症狀,如未及時救治會休克死亡。


     被出血性毒蛇(赤尾青竹絲、龜殼花、百步蛇等)咬傷,會出現頭痛、發冷現象,傷口會疼痛發紫,不及時救治會因內出血而死亡。


     大多數蛇不會主動攻擊人類,碰巧在一段距離外遇見時,別去招惹牠,蛇的視覺不好,只要你不動,牠分不清你究竟是何方神聖﹖過一會兒自然會走開。如果在近距離範圍不小心激怒蛇,「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但切記要採取彎曲路線,拼老命快跑。不幸被蛇咬了,立刻觀察傷口判斷是否為毒蛇所咬,凡是毒蛇都長有毒牙,會留下兩顆毒牙痕,確定被毒蛇咬到,需爭取時間,就地以木片、石片或硬幣,將傷口周圍的毒血聚集到傷口中央,用力將毒血擠出(用嘴吸毒可能因此中毒),再用彈性繃帶或手帕綑紮在傷口上端靠心臟處(不可紮太緊),然後儘快送醫治療。


    在山路行走,最好戴手套並且一路「打草驚蛇」,休息時要避開雜草堆及有空隙的石堆,不要把手貿然伸進石洞或樹洞中。


  **虎頭蜂螫傷


      除了「談蛇色變」外,虎頭蜂(胡蜂)的殺傷力也令人心寒,虎頭蜂的巢穴有些築在樹上,有些則是建在毫不顯眼的地洞,如果不小心進入牠們的勢力範圍,往往傾巢而出,把人叮得遍體鱗傷,如果不幸被虎頭蜂螫叮,輕則難免皮肉之痛,重者甚至難以救治而一命嗚呼。


      虎頭蜂有所謂的勢力範圍,遊客如發現蜂窩或數隻偵察蜂在附近盤旋,應立刻緩緩後退,繞道而行,如遇蜂群攻擊,迅速以衣物包臉,往蜂巢相反方向快跑,至少要逃離五十公尺以上。


      虎頭蜂較喜歡攻擊身著色彩豔麗服裝的人,在山區行走最好穿著白色衣帽,並秉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的原則,注意樹上、草叢、土堆,以減少蜂群襲擊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421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