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瀘沽湖納西族至今維持母系社會制度,擁有「女兒國」之稱,吸引不少慕名前往的觀光客,曾經岌岌可危的納西族東巴文,如今炙手可熱。同樣是世界上少數仍然存活的象形文字,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的水族文字--水書,卻面臨失傳危機,令人憂心。


 



水書是一種類似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號,被譽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書作為水族原始宗教文化的重大集成,至今依然在水族生活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從重大的宗教祭祀活動到日常的婚喪嫁娶、建房喬遷、子女命名、出外遠行等,水族人民都嚴格遵照水書所記載的內容執行。就因與生活息息相關,水書才得以流傳到今天。


 



水書是一代一代以手抄流傳下來的傳家之寶,傳子不傳女,如果家族內沒有繼承者,家人會把水書當作祭品燒掉或陪葬,因此水書數量逐漸減少。20023月,中國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將水書列入首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20066月,水書被列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單位大力徵集水書原件,但盡管努力收集文獻資料,老一代 水書 先生年事已高,大幅凋零,很多受人尊敬的 水書 先生沒有找到繼承者就已經過世。而願意學習水書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依靠手抄、口傳流傳至今的水書依然危機重重。


水書各類卷本繁多,主要有誦讀卷本、應用卷本兩大類。應用卷本主要包括《誦讀卷》、《時辰卷》、《28宿卷》等數十種,誦讀卷本主要包括《正七卷》、《亥子卷》等十數種。內容涵蓋天干、地支、八卦、天象、時令節氣、鳥獸魚蟲、身體五官、數目方位等,有水族百科全書之譽,字體有的是圖畫象形,有些是楷書的顛倒、斜置或反寫,外人根本摸不著邊際。


 



水書所反映的天象、曆法資料,是極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它的一些基本理論,如九星、二十八宿、八卦九宮、天干地支、日月五星、陰陽五行、六十甲子、七元曆制等內容,是水族先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1986年出版的《水族簡史》稱水書有400多個字,《中國水族文化研究》稱有500多個字。但水書還有許多異體字,主要集中在天干地支、春夏秋冬、九星等單字上,按水學專家潘朝霖的“保守推測,如果每個水文字單字至少有一個異體字計算,那麼水文字總量約有1600個”。 


 



   千百年來,水書以其神秘的文字結構和特殊的用途,依靠手抄、口傳而成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沿襲流傳至今,保留著水族遠古文明的資訊,至今在水族民間仍具有神聖而崇高的地位,成為民族的精神支柱,支撐著這個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史和文明史,獨特的魅力令人嘆服。(2010.4.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421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