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座落在長江下游,和鎮江隔江相望的揚州,素以歷史古蹟、風光明媚名聞遐邇,古大明寺、瘦西湖、平山堂、文昌閣、史可法紀念館、何園、隋煬帝陵、文峰塔、徐園…等名勝古蹟,不但令人發「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的思古幽情,也可領略「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絕佳風情,一九八二年二月,大陸國務院公佈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有三千年歷史的揚州,當仁不讓榮登金榜,躋身為大陸著名的旅遊勝地。


唐朝盛世,佛教的發展達到空前興盛時代,在名僧輩出的情況下,佛教與建築、繪畫、雕刻、書法…融於一爐,中華文化發展到顛峰狀態,當時的日本為吸取盛唐文化精髓,除派遣使節、留學生到我國促進邦交、求學,也派遣不少僧侶遠渡重洋到我國,這些負有重大使命的僧侶,除遍訪高僧大德,拜師受戒學律外,並希望能延請高僧東渡日本弘揚佛法。唐玄宗開元年間,日本僧人榮睿、普照隨遣唐使到長安、洛陽留學十年後,於天寶元年(西元七四二年)南渡揚州,求學於大明寺,「淮南江左,唯鑑真獨秀無倫,以戒律化誘,道俗歸心,郁為一方宗首。」,當時駐錫於大明寺,講律、傳戒,譽滿江淮、佛學造詣博大精深、品德高超並精通醫術、建築、雕塑的鑑真大師便成為日本邀請的對象。


鑑真大師俗姓淳于,廣陵江陰縣人,生於唐武則天垂拱四年(西元六八八年),十四歲於揚州大雲寺剃度為僧,拜智滿為師,其後又前往長安(今西安)、洛陽等地名山古剎,除精研律典外,並跟從道岸律師學習律宗經典、建築、繪畫,拜弘景禪師學習「五明醫學藥典」,年紀輕輕便成為「十項全能」的高僧,二十七歲時鑑真大師返大明寺擔任住持,興戒壇、建寺宇、造佛像、寫經刻石…不遺餘力宏揚佛法,前後受戒弟子達四萬餘人。


鑑真大師為了弘揚佛法,不顧己身安危,自天寶元年開始東渡日本,經過五次失敗,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六十六歲高齡,且雙目失明的情況下,於天寶十二年(西元七五三年)第六次東渡時,以無比的毅力克服驚濤駭浪,到達日本九州,完成「為傳戒律,發願過海,不至日本國,本願不遂!」的弘願,開創日本佛教的律宗,日本天皇並賜以「傳燈大師」法號。鑑真和尚的事蹟,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鑑真大師駐錫多年的大明寺,沾大師之光,如今不但成為大陸著名佛寺,更是日本佛教徒心目中的「聖地」。


大明寺位於揚州市西北蜀崗山上,始建於南朝宋武帝大明年間(西元四五七~四六四年),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隋朝仁壽元年(西元六零一年),大明寺內興建一座九層高的棲靈塔,寺名改為棲靈寺,由於塔和寺都在隋宮西面,又名西靈寺或西寺,傳說唐代大詩人李白、劉禹錫、白居易等都曾登臨棲靈塔,並賦詩紀念,可惜唐武宗會昌三年,棲靈塔毀圮,古塔早已渺無蹤影,現在原址上建有一座四柱三檐、古色古香的牌樓,正面書「棲靈遺址」,背面篆書「豐東名區」,牌樓前有兩隻雕工精緻的石獅,雄壯威武鎮守山門。


大明寺西南角,就是宋朝大文學家歐陽修因反對慶曆新政,於仁宗慶曆二年,被貶謫揚州,擔任揚州太守時建造的平山堂,「堂因人貴」,由於歐陽修名氣太響亮,被秦觀稱讚為「淮東第一觀」的平山堂,吸引了歷代不少遷客騷人「到此一遊」,當然也留下不少詩詞碑刻,由於平山堂視野遼闊,登臨其上,憑欄遠眺長江南岸的鎮江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歷歷如在眼前,除了堂後「遠山來與此堂平」匾額,後人曾綜合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蘇東坡《放鶴亭記》、王禹偁《黃岡竹樓記》四篇千古佳作,撰寫楹聯描述平山堂-「銜遠山,吞長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送夕陽,迎素月,當春夏之交草木際天。」。平山堂內另有「六一堂」,內有歐陽修石刻像及歐字石碑,前往大明寺的遊客務必到此,瞻仰一代文學大師風範。


經牌樓至天王殿,過庭院便是面闊三間、重檐歇山頂建築的大雄寶殿,大殿前有兩排高聳挺拔的松樹,及一個歷史悠久的大香爐,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左為藥師佛、右為彌勒佛,釋迦牟尼佛兩側為迦葉、阿難立像,大殿兩側有神態栩栩如生的十八羅漢塑像,三尊大佛和十八羅漢像都飾以真金,十分莊嚴華麗。佛壇背後是「海島觀音」泥塑,共有一百零六尊泥塑,氣勢雄渾。


大雄寶殿右側即民國六十二年,由著名建築師梁思成設計的鑑真法師紀念堂,唐代建築風格的鑑真法師紀念堂建築面積為 七百平方公尺 ,由門屋、碑亭、迴廊、紀念堂…等組成,正殿建築係模仿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金堂格式,屋頂的建築採用我國自商朝至清代最尊貴的廡殿頂形式,前後左右四坡屋面,則採清代創新的「推山」作法,呈凹曲狀,顯現出建築線條之美,廡殿頂有一正脊及四面下垂的垂脊,正脊與垂脊接合的地方用「鴟吻」,鑑真法師紀念堂的「鴟吻」,設於正脊兩端稱為「正吻」,造型為唐代盛行的龍頭形,傳說宮殿、寺廟等屋脊裝設這種吻獸,可以避免火神光顧。


鑑真法師紀念堂前碑亭有一塊仿唐漢白玉橫碑,正面刻「唐鑑真大和尚紀念碑」,為郭沫若手書,紀念碑後刻有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撰鑑真大師事蹟,鑑真法師紀念堂內供奉鑑真和尚的楠木雕像,這尊日本天平時期的珍貴藝術品,係一九八零年春天,日本人民為感念鑑真大師將盛唐文化的精華,包括佛學、醫學、建築、雕塑、繪畫、書法…等帶進日本,促成中日文化交流的恩德,由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漂洋過海回歸鑑真家鄉-揚州,雕像高約 七公尺 ,重 十二公斤 ,雙目緊閉,結跏趺坐,開顏含笑,溫馨慈祥中流露出堅毅凜然、剛毅木訥的神態,望之令人肅然起敬,正殿並懸掛西安大燕塔、肇慶七星岩、日本九州秋妻屋浦海岸、奈良唐招提寺金堂四幅絹本畫,後面的壁畫則描繪當年鑑真大師東渡日本的艱險歷程。


除了大雄寶殿、平山堂、鑑真法師紀念堂、天王殿、六一堂…等建築,大明寺正殿西側有一座清乾隆十六年修建的「西園」,這座在揚州瘦西湖園林中頗富盛名的園林,又名「芳圃」,整座園林建築在有「蜀岡朝旭」美譽的蜀岡之上,四周丘陵環繞,為配合高低起伏的地形,亭台樓閣完全依地形構築,高中寓低,低中寓高,風格獨特,饒富情趣。西園中待月亭內,存有著名古泉之一,被品茗專家張又新品為「天下第五泉」的康泉遺址,昔日清泉早已乾涸,滄海桑田,令人不勝欷歔!大雄寶殿東側的「東園」內,有面闊五間,單檐硬山頂,一九八六年從清初揚州八大名剎之一的福國寺拆遷復建的藏經樓。


大明寺內有景致清幽的西園;有紀念大文學家歐陽修的平山堂;有鑑真法師紀念堂,在大陸無數的寺廟中,可謂與眾不同,走訪大明寺,不但可瞻仰佛學大師風風範;追思大文學家生平事蹟;還可以欣賞揚州嫵媚動人的園林藝術,雲遊四海,怎能錯過大明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421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