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傳入中國的路線有兩條,一條是佛教北傳路線,自印度經過中亞,通過古「絲綢之路」傳入中原地區,另一條是佛教南傳路線,通過斯里蘭卡、緬甸、泰國傳入中國雲南,南傳佛教受限於西南地區山高谷深,傳播的地區僅限於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等地,其餘地區大都為北傳佛教。


    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奉皇帝聖旨至天竺求取佛法的郎中蔡愔、中郎將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人,將在大月氏遇到天竺高僧竺法蘭、攝摩騰迎請至洛陽,次年興建白馬寺,竺法蘭、攝摩騰兩位高僧,除在寺中翻譯《四十二章經》外,並大力宏揚佛法,佛教自此傳入中國。


    佛教傳入中國後,自兩漢至唐朝初葉,漢族佛寺建築以塔為主,其後的佛寺建築便融合中國文化與外來文化,以殿為主體建築,經過千餘年的發展,漢族佛寺建築已概略形成以中軸線建築為主體的基本型制,中軸線上依次排列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殿、藏經樓等主要建築,中軸線兩側對稱地排列鐘樓、鼓樓、羅漢殿、禪房、法堂、齋房、方丈室等,但也有一些佛寺建築佈局迥然不同,如九華山的不少佛寺,因為受限於山區狹窄的地勢,建築物多呈不規則排列。


    吊橋禪寺興建於清代,原名天台半山寺(二聖至九華街間另有一半山寺),一名翠雲禪林,又名翠雲庵,「橋中有寺,寺中有橋」的建築,不但在九華山近百座大、小佛寺中獨一無二,也是中國佛寺中絕無僅有的橋寺。自龍溪(閔園溪)溪畔的接引庵,經過號稱「天下第一松」的鳳凰松、淨土庵、小金剛寺、中閔園村、華嚴洞、慧居寺、朝陽洞,出朝陽庵亭門後,登山步道變得十分陡峭難行,沿坡度幾乎達七十度的陡峭石階盤旋而上,不久,便可看見峭壁上書有「天梯」兩個大字,登山步道右側則是險峻異常的萬丈深淵,石階旁設有石欄杆,以保護遊客及十方善信,「天梯」前方有兩塊摩崖石刻,石壁上鐫刻有「江南第一山」、「怪石擎空」大字,由天梯右轉,北倚巍峨群山、面對萬丈絕壁的吊橋禪寺便映入眼簾。


    吊橋禪寺依山造寺,由於腹地狹窄,僅有五間房舍,南北兩端各有一幢灰瓦白牆硬山頂建築,南邊房舍供僧人居住,北邊則是齋堂,正中三開間建築的大雄寶殿,殿中供奉釋迦牟尼佛、彌勒佛、迦葉佛,右側為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左側為地藏王菩薩,或許因為寺宇建築不多,吊橋禪寺沒有天王殿,韋馱尊者也供奉在大雄寶殿中。大雄寶殿門旁掛有江寧徐大璋所題「卅六層刀劍森嚴仗法雨五乘永超苦海」、「四十里袈裟圍繞借曇雲一朵長護名山」楹聯,門上則張貼一幅極具巧思的楹聯「廟門不鎖待雲封,殿前無燈憑月照」,大門旁欄杆內另有一座不起眼的陀羅尼石經幢。


  大雄寶殿前方長廊就是吊橋的橋面,「橋飛跨、寺懸掛」的美名由此而來,橋兩端各開一扇小門供遊客出入,小門如關閉,由登山步道上、下天台正頂便「不得其門而入」,地勢之險要可見一般。吊橋禪寺至天台正頂距離五華里,長廊下的一幅對聯「來到半山坐一坐,再行五里天上天」,不僅說明實際情況,也隱含「休息是為走更遠的路」之意,頗富禪機。從九華街至天台正頂,一路上山,到吊橋禪寺已走了十華里( 五公里 ),正好歇歇腳,喘口氣!


    一般佛寺都有石獅鎮寺,吊橋禪寺雖然沒有人工雕琢的石獅,卻有其他佛寺夢寐以求的「天然雄獅」,禪寺西北方有獅子峰,峰頂有一巨石酷似仰天長嘯的雄獅,這塊雄獅巨石,與佛寺東南方關刀峰一塊形似青龍偃月刀的巨石,遙遙相望,宛如吊橋禪寺的兩大護法,天造地設,令人嘆為觀止!


    「懸水古寺喧溪鳥,野花峭壁倚雲松」,吊橋禪寺雖然規模不大,香火也遠遜於祇園寺、東崖雲舫、化城寺、百歲宮、肉身寶殿、旃檀林等九華山的著名佛寺,但景觀之佳,卻更勝一籌,佇立吊橋禪寺長廊,憑欄遠眺,打鼓峰、獅子峰、關刀峰群山連綿歷歷在目,俯瞰東南,閔園秀麗的景觀盡收眼底,難怪博得「群山半落青天外」的美名。


    「上山雲截山,下山山吐雲」、「俯看白雲透山縫,千片萬片何紛綸,須臾瀰  漫滿坑谷,圓濕高下一色平,高峰沒腰為砥柱,低巒露頂為洲渚。」,每當風起雲湧之際,九華山群峰萬壑在浩瀚雲海中忽隱忽現,煞是迷人,位於半山之間的吊橋禪寺,蓊鬱林木、碧雲攏翠,猶如海上蓬萊,人間仙境,「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吊橋禪寺實在是清修的好地方。


    以往要登天台正頂,只有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大陸當局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後,  對宗教的嚴格管制隨之鬆綁,前往九華山朝山的十方善信大幅增加,安徽省旅遊開發中心與九華山風景區為吸引海內外觀光客,於一九九四年十月興建完成九華山索道,如今,遊客可依個人體例、時間,選擇搭乘纜車或徒步上山,較佳的方式是搭乘纜車上山,再沿登山步道逐一造訪閔園與天台兩大風景區的大小佛寺,才不致有遺珠之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421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