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懸太湖的西山,不但是尋幽訪勝的好去處,也是靜修的好地方,南朝宋永初年間,便有僧人在此地興建包山禪院,梁武帝天監年間,由於寺院建築簡陋,進行較大規模的重修,武帝大同二年, 寺名改為福願寺,唐高宗顯慶元年,皇帝賜額顯慶禪寺,香火愈發鼎盛。唐高宗永淳元年,再度改名包山寺,唐玄宗天寶元年高僧神皓大師,來包山寺主持,據高僧傳記載「釋神皓,字恆度...吳郡人,天性耿潔風韻朗邁,幼負脫俗之資,尋依錢塘龍泉道場一公出家,天寶六年降版詔,精擇真行,一州許度三人,皓居薦首。」,神皓大師住持包山寺期間,修復並擴建殿堂一千餘間,四方學子聞風皈依者達千人之眾,包山寺躋身為蘇州地區大叢林之一。
宋徽宗政和年間,包山禪寺被毀,宋欽宗即位後,靖康元年五月進行重修,但不復昔日盛況,宋高宗建炎年間賜額包山顯慶禪寺,元朝末年烽煙四起,包山寺建築遭戰火波及,多數殿堂毀於兵燹,明太祖洪武初年歸併上方寺,包山寺一度煙消雲散。直到明成祖永樂年間,呆庵禪師主持重建,包山寺才逐漸恢復昔日規模。
清世祖順治十七年,包山寺住持山曉禪師應詔,進京為皇貴妃董鄂氏主持喪禮佛事,深得順治帝尊崇,皇帝特御筆親書「敬佛」二字,作為鎮山之寶,這塊石刻已不知去向,目前安置在石公山御墨亭的「敬佛」石刻,係清光緒年間,西山甪角頭巡檢暴式昭摹刻。
由於獲得皇帝青睞,清朝是包山寺的鼎盛時期,蔭南禪師、了元禪師分別在乾隆六年、十八年擔任包山寺住持,兩人不遺餘力建設,重修或興建了鐘樓、祖堂、大雄寶殿、大悲閣、大雲堂、滿月閣、藏經樓、凝香塔院、藥師殿、祖師殿、嫩桂閣、空翠閣、天王殿、大山門、香證閣、聞經山房、放生池等,包山寺恢復神皓大師時期的盛況。
清朝末葉,由於政治腐敗,民生凋敝,包山寺也逐漸衰敗,民國時期,「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薩戒本」的太虛大師住持包山寺,太虛大師為完成復興佛教救中國、救世界的大志業,在包山寺設立佛學院,培養人才,包山寺儼然成為延續慧命的佛門重鎮。其後,大休和尚、對日抗戰期間,克服萬難保藏蘇州圖書館四十餘箱珍貴古籍的聞達法師及雲谷法師先後擔任住持,包山寺始終暮鼓晨鐘,香火不墜。
文化大革命時期,大陸許多名山古剎遭到嚴重破壞,擁有一千五百餘年歷史的包山寺,也難逃紅衛兵魔手,寺宇建築全部被拆除,這座江南古剎從此杳無蹤影。
大陸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後,蘇州由於得天獨厚的條件,人民所得大幅增加,一九九五年春,在十方善信的建議下,吳縣市人民政府批准重新修建包山寺,並禮請蘇州靈岩山寺貫澈大師主持修建工程,短短四年時間,已興建完成牌樓、香花橋、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天香齋、念佛堂、齋堂、東西廂房等近百幢建築。今後,並將繼續興建鐘樓、鼓樓、僧寮、藏經樓、尊客堂、凝香塔院、空翠閣、嫩桂閣、大山門等建築,由於蘇州地區物產豐饒,人民生活較大陸內地地區富裕,包山寺除獲得官方經費支援,並有十方善信的布施,興建工程頗為順利。
搭乘汽車無法直達包山寺,下車後沿一段長約五百公尺、寬約一公尺的山徑前行,很快就可抵達包山寺,由於包山寺逐漸恢復昔日風貌,前往禮拜的信眾頗多,這段略有坡度的小徑已有三輪車可供代步,小徑兩旁種植梅樹、桃樹、銀杏樹,花開時節,落英繽紛,別有一番風韻。
擁有千年歷史,包山寺原珍藏有一尊唐三彩觀音塑像、一座紫檀木釋迦牟尼雕像及萬曆年間出版的「萬曆藏」,令人痛心的是,做工精巧的唐三彩觀音塑像、紫檀木釋迦牟尼雕像已毀於文化大革命時期。目前天王殿、大雄寶殿、念佛堂供奉的佛像都是新雕塑的。
「萬曆藏」係明神宗萬曆年間,嘉興楞嚴寺、杭州徑山寂照庵刻板,世稱「徑山藏」、「嘉興藏」,明思宗崇禎十二年,包山寺德幢禪師前往杭州募化,信士王懋官出資捐請一部「萬曆藏」,文革時期紅衛兵拆除藏經樓,珍藏在藏經樓的「萬曆藏」於一九七零年移交給南京博物館代為保管,包山寺正積極聯繫請回這部「萬曆藏」。
歷經千餘年滄桑歲月,包山寺總算否極泰來,前往蘇州參訪名山古剎的十方善信,在參訪市區的寒山寺、西園戒幢律寺、雙塔寺、虎阜禪寺之餘,何妨前往西山包山寺走一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