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三十八年政府撤退來台,至民國八十二年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通過立法,長達四十四年的時間,金門、馬祖都被列為戰地,除了金馬地區居民及服役金馬的軍人外,普羅百姓幾乎無法踏進金馬大門。在當地服役的義務役官兵,根本無法休假回台灣,只有等部隊移防才能返台。


 



 


    我在南竿服役期間,正是兩岸關係緊張時期,在馬祖地區不能聽收音機廣播;看到的報紙只有過期的青年戰事報、中央日報及當地的馬祖日報,當年,不能對外電話連絡,沒有電腦,唯一能傳遞消息的就是補給船。在福澳港尚未擴建前,軍方的補給艦只能停靠在馬祖港外海,等退潮時搶灘清運,補給艦除了運來汽油、水泥、武器裝備、水果等軍方物質,還運來了不少信件。


    馬祖港是南竿的大門,也是關懷與祝福的進出口港。在這裡,每一艘船除了帶來家人殷切的關懷、朋友真摯的祝福,更帶來不少情侶無盡的相思。在前線,「補給船來了!」是最令人興奮的事,每逢補給船來,各連的弟兄都迫不及待的趕到群部,義務幫忙處理信件。一封封的信,傳到弟兄手上,喜悅頓時掛在臉上;沒收到信的人,只好落寞地站在一旁,期盼下一次的船,帶來更豐碩的問候。


    馬祖港是個令人難忘的地方,尤其是港口旁馬祖村那條古意盎然的老街狹窄的街道,兩旁擠著各式各樣的小吃店,店內清一色的光線昏暗,生意興隆。每逢補給船來的日子,老街店鋪的老闆更忙碌,澈夜發出柔和溫暖的光芒,一碗碗熱騰騰的花生湯、紅豆湯驅走了「搶灘」士兵的寒意。新建國宅完工後,老街已不復當年盛況,福澳港取代馬祖港成為第一大港後,馬祖港更快速沒落,但每一個曾在冬夜享受過她的溫暖的人,都將永遠忘不了馬祖港的老街!


 



 


 



 


    馬祖港前方的寶劍造型「馬祖」精神堡壘,是馬祖的地標設計,港口左側的天后宮是馬祖地區十座媽祖廟之最,面向大陸的寺宇建築,飛簷畫棟,廟內奉祀媽祖,除了當地民眾頂禮膜拜,以往在馬祖服役的官兵也會到天后宮祈求媽祖庇佑。


 



 


    三十年後再訪馬祖港,馬祖港已不復當年摩肩擦踵、人潮洶湧的景象,港內也冷冷清清,世事滄桑,令人不勝唏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421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