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大觀園--承德外八廟 賴台生
不必遠赴拉薩、日喀則、五台山等地,只要花一天功夫,走訪「寺廟大觀園」 --承德外八廟,就可欣賞模仿拉薩布達拉宮、山西五台山殊像寺、日喀則札什倫布寺、伊犁固爾扎廟、西藏三摩耶廟而建的名剎,承德外八廟是寺廟建築的奇蹟,清康熙、乾隆兩位皇帝,耗費近七十年的時間,慧心獨具地將漢、滿、蒙、藏不同民族風格的寺廟群,建築在避暑山莊周圍,造型各異、金碧輝煌的佛剎,與我國最大的皇家園林相互輝映,令人大開眼界。
滿清入關之前,努爾哈赤為對蒙古族示好,大力倡導喇嘛教,替滿清統一東北、進軍中原奠定良好基礎,入主中原之後,康熙帝、乾隆帝繼承努爾哈赤的政策,不遺餘力推展喇嘛教,為籠絡蒙古、新疆、西藏地區少數民族,陸續在承德興建普陀宗乘之廟、普樂寺等十二座寺廟。其中溥仁寺、溥善寺、普寧寺、安遠廟、普陀宗乘之廟、殊像寺、須彌福壽之廟、廣緣寺等八處寺廟,歸理藩院喇嘛印務處管轄,由於寺廟內有定額喇嘛,享受朝廷餉俸,因此稱為「外八廟」。一九九五年避暑山莊及外八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承德由國家級重點文物單位晉升為世界級文物,成為關外最耀眼的「紫塞明珠」。
乾隆三十五年是乾隆帝六十大壽,次年是皇太后八十壽辰,為慶祝「雙喜臨門」,乾隆三十二年,在避暑山莊北方獅子溝北山崗動工興建普陀宗乘之廟,由於模仿拉薩布達拉宮形制修建,因此有「小布達拉宮」之稱。普陀宗乘之廟是外八廟中規模最大、氣勢最雄偉的寺廟,佔地面積達二十二公頃,共有大小建築近四十座,前半部分,山門以北中軸線上有一座重檐歇山黃琉璃瓦頂碑亭,碑亭以北為頂上有五座不同形式喇嘛塔的五塔門,接著是乾隆時期流行的「三間四柱七樓」式琉璃牌樓,後半部的大紅台是普陀宗乘之廟的主體建築,大紅台係模仿布達拉宮「紅宮」形制興建,雖然外觀比不上十三層的紅宮,但外觀六層、高四十三公尺、東西長一百五十公尺,氣勢之雄偉也是全國罕見。
俗稱「班禪行宮」的須彌福壽之廟,是外八廟中興建最晚的喇嘛廟,乾隆四十五年(西元一七八零年)乾隆帝七十壽辰,西藏政教領袖班禪跋涉千里,專程從日喀則到避暑山莊祝壽,乾隆帝「龍心大悅」,建造須彌福壽之廟供六世班禪講經、居住,須彌福壽之廟係模仿日喀則班禪住所--札什倫布寺形制興建,整體看來,是藏傳佛寺風格,但部份建築例如寺廟北端模仿杭州六合塔興建的八角七層琉璃萬壽塔及某些建築細部裝飾,又融合漢傳佛寺建築風格,別具特色。須彌福壽之廟的妙高莊嚴殿,殿頂完全為魚鱗狀銅鎦金瓦,四條屋脊上各有兩條重達一噸以上的鎦金銅鑄飛龍,據寺方執事人員表示,興建須彌福壽之廟所用黃金在一萬兩以上,乾隆帝出手之大,令人咋舌。
我國許多著名佛寺都供奉有巨大的佛像,其中木雕佛像之最為普寧寺的木雕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大佛由松、檜、柏、杉、榆等木材拼成,通高二十二點二三公尺,加上大佛頂高一點五三公尺的無量光佛,總高度為二十三點七六公尺、腰圍十五公尺、重達一百一十公噸。普寧寺由於擁有這座我國最大的木雕佛像,因此又稱大佛寺,寺宇建築模仿西藏三摩耶廟,前部的山門、碑亭、天王殿、鐘樓、鼓樓、大雄寶殿為漢傳佛寺形制,後部建築依密宗宇宙觀興建,包括金剛寶座、大乘之閣、四大部洲、八小部洲、日月殿、喇嘛寶塔、妙嚴室、講經堂,慧心獨具的設計者將漢、藏佛教建築藝術融合於一身,令人讚嘆不已,目前普寧寺為承德香火最鼎盛、佛事活動規模最大的寺廟,運氣好的遊客可在普寧寺觀賞到藏傳佛教袪妖驅邪的「跳打鬼」、「開經日」、「轉寺」等儀式。
位於武烈河東岸臺地,與普樂寺隔谷相望的安遠廟,形制模仿伊犁固爾扎廟, 俗稱伊犁廟,廟的平面佈置方整密合,內外共有三層牆垣,最內層主體建築普渡殿,重檐歇山的殿頂覆與眾不同的黑色琉璃瓦,大殿分成三層,一層供奉綠度母、二層供三世佛,第三層供大威德金剛像,並存放乾隆帝習武打獵用的甲冑,普渡殿的壁畫具有西域佛教藝術風格,反映出清初西北蒙古佛教藝術在內地的傳播與發展,雖然藝術手法並非上上乘之作,但彌足珍貴。
仿山西五台山殊像寺興建的殊像寺又稱「乾隆家廟」,由於歷經多次劫難,原有的天王殿、饌香堂、演梵堂、指峰殿、面月殿、寶相閣、雲來殿、雪淨殿、吉暉殿、慧喜殿…等多數建築均已杳無蹤影,僅存山門、會乘殿、鐘樓、鼓樓「寂寞向黃昏」,由於殿宇毀損殆盡,雖被列為河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門前車馬稀」。
承德外八廟是佛教寺廟的大觀園,雖然目前保存較完整的佛寺僅剩普寧寺、普陀宗乘之廟、須彌福壽之廟三座寺廟,但融合漢、藏、蒙等民族風格的建築,如今不但成為我國佛教建築的瑰寶,也是世界級文物資產,絕對值得專程造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