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手札其實只是想抒發近年來個人對生死大事的看法,我本就想透過手札,了解親友的看法。收到的迴響,多數是關心我的病況,如今,狀況控制中,應該療程結束就一切O.K!感謝親友的關心!
也有一些人提出自己的見解,每個人看法見仁見智,不去論誰對誰錯。只是,我還想抒發一些感觸。
去年,有個朋友進安養院;另有一個朋友被孩子接到台中的高級公寓。兩個老人各有苦衷,進安養院的朋友希望就近在嘉義附近的安養院,方便朋友探視;住台中高級公寓的更是懷念嘉義又破舊又狹窄的老宿舍。孩子認為他們能就近照顧,是孝順父親,但兩位老人家卻不以為然,過得頗不順心。當孝少了「順」,還能稱得上孝嗎?
三、四十年代的戰後一代,對上要「孝順」父母、侍奉公婆,對下要做「孝子、孝孫」。當上一代老邁病弱,雖然我們也邁進老年,但在社會強大壓力籠罩下,我們得做一些力不從心的事—有九十多歲的老媽媽硬要七十多歲的女兒照顧;有九十八歲的老父親硬是將六十歲的女兒煩到憂鬱症;有昏睡多年的植物人躺在家中,拖累子女不能嫁娶…。
生老病死再自然不過,許多家庭都面臨類似狀況,多數人最後的收場是累到不行、照顧病人的先倒、「久病無孝子」、「兄弟姐妹失和」…,許多人都曾飽受折磨,但為何沒人挺身而出?!我曾嘗試說真話,卻被當作是大烏鴉,我不在乎當烏鴉,可是我真的想知道什麼是真孝?讓生病的親人毫無尊嚴的「活下去」,忍受難以承受的痛,是孝?
提到瑪麗蓮夢露,腦海中想到的是青春美麗;提到伊莉莎白泰勒,想到的是鶴顏白髮的玉婆;說到徐志摩,浮現在眼前的是風流倜儻的才子;提起楊振寧,一定會想到白髮老人…生命不在乎長短,精采與否才重要!
我早已在2004年二月預立遺囑,2009.12列下生命清單、2010.4簽署DNR,希望在自己最清醒的時候,作最好的安排。但請別以為我放棄生命,我可是活動力超強的玩家,八月到九月間,我要到老人大學、嘉義縣市國中小、博愛社大、嘉義市政府志工團講十五場專題演說--旅遊、生命教育、愛戀青春、和壓力說再見,還要到佛光山八天支援活動。
我希望的是自在生活、痛快往生!(2011.7.2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