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陸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之後,位於北京阜城門內大街的廣濟寺終於否極泰來,由於是中國佛教協會所在地,廣濟寺擔負接待海外佛教徒的重任,文化大革命期間嚴重毀損的寺宇建築,經過大陸當局近二十餘年全力整建,如今煥然一新,殿宇樓閣掩映在參天古木之中,雖然位於鬧市,卻擁有得天獨厚的寧靜幽雅。


    根據明代大學士萬安所撰《弘慈廣濟寺碑》記載「都城內,西市大街北,有古剎廢址,相傳為西劉村寺,莫究其興廢之由」,清初余賓碩所著《喜雲會大師傳》詳加考證「案宋末有兩劉家村,村人劉望雲,自謂天台劉真人裔孫,得煉氣法。一日,有僧號『且住』者過之,望雲出城,求其說法。因為之建寺,曰西劉村寺。經金、元戰火,寺成廢墟。」,直到明景泰年間,有人在廢墟挖掘出陶製佛像、石龜、望柱、供器等,才發現這處沈淪數百年的古剎遺址。明天順初年,山西普慧上人發心重建佛寺,得到尚衣監廖屏大力捐助,在遺址上興建佛寺,並獲皇帝賜名弘慈廣濟寺。


    明、清時期,由於弘慈廣濟寺是皇帝御駕前往郊園必經之處,多位帝王曾親臨拈香、題詩立碑、賞賜匾額,弘慈廣濟寺在獲得皇室恩寵下,名聲日噪,香火日益鼎盛,成為北京城重要佛寺之一。明成化二年、萬曆十二年、康熙三十三年、民國十三年,廣濟寺先後整建寺宇,民國二十年十一月,不慎失火,主要殿堂幾乎付之一炬,寺中珍藏的明代法華經、白檀木釋迦牟尼佛立像、字畫、銅器、玉器嚴重毀損,經住持現明化緣募款,重新修建,民國二十四年竣工,其後於一九五二年、一九七二年,兩度大規模修繕,才有現在的風貌。


    廣濟寺中軸線上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圓通殿、藏經樓等建築,兩側則有鐘樓、鼓樓、御賜石碑、知客寮、講經堂、圖書室、迎客樓、玉石戒壇…,整個建築群掩映在綠蔭叢中,環境十分清幽。


    三座圓券洞的山門,中間門額題有「敕賜弘慈廣濟寺」,過山門,鐘樓、鼓樓東西對應,寬廣的院落四周盡是大樹,綠意盎然,天王殿與山門相望,殿前有一對漢白玉石獅,殿內供奉的明代銅鑄彌勒,頭戴天冠,冠上浮雕佛陀坐像,造型有別於一般佛寺,彌勒像背後的韋馱尊者像,也是明代作品,兩壁的四大天王為琉璃陶燒製,極為罕見。


    面寬五間、單檐歇山頂的大雄寶殿,殿前丹墀寬敞,四周以漢白玉欄杆圍繞,  丹墀前有一個青銅鑄香爐,這個清乾隆十八年鑄造的香爐原存放於法華寺,因法華寺荒廢而移至此,香爐兩側各有兩座石碑,其中清康熙年間所立的一座石碑為無字碑,其餘明成化年間的「敕賜弘慈廣濟寺碑」、明萬曆年間「重修廣濟寺碑記」、清康熙「御製弘慈廣濟寺碑」都是整修寺宇後所立,是研究廣濟寺歷史的重要資料。大雄寶殿殿脊整體呈山形,最下層為水紋、中間為蓮花,最上層有一個含意為永恆世界、不生不滅的梵文字,這種脊飾俗稱香水海,又名華藏世界海,是北京地區佛寺獨一無二的脊飾。


    大雄寶殿原供奉清雍正元年精雕細琢的木雕三世佛,在文化大革命時被毀,一九七二年重修廣濟寺,將大覺寺的明塑三世佛迎至大殿供奉,大殿兩壁的十八羅漢則是從文化部移來。大雄寶殿後壁有一幅高五公尺、寬十公尺的巨型壁畫「勝果妙音圖」,這幅大陸現存最大描繪佛祖說法情景的壁畫,係清乾隆九年,畫家傅雯以手指所繪,畫中人物栩栩如生,筆法流暢、佈局巧妙,是清初的佛教藝術珍品,以大型壁畫取代一般佛寺「海島觀音雕塑」,風格獨特。


    圓通殿是中軸線上第四進大殿,殿內供奉大悲觀世音菩薩和多羅菩薩,東廂為圖書室,收藏宋、元、明、清、民國歷代的佛教經典十餘萬冊,由於廣濟寺為中國佛教協會所在,西廂的迎客廳經常招待來自世界各國的貴賓。


    藏經樓(舍利閣)面闊五間,樓下為多寶殿,殿中供奉釋迦牟尼報身、法身、  應身像,三身佛前有斯里蘭卡總理普雷馬達薩於一九七九年贈送的石造大佛像模型、日本法隆寺贈送的聖德太子模型及各國贈送的精美禮品,殿內還懸掛金代繪製的觀音像、宋代畫家馬和之「文殊問疾圖」。樓上的藏經樓珍藏有明版大藏經及卓尼版《甘珠爾》、《丹珠爾》經,八國聯軍攻擊北京時,西山靈光寺遼代畫像千佛塔毀於戰火,塔內供奉的佛牙舍利曾供奉在藏經樓,因此藏經樓又名舍利閣。


    藏經樓西邊有個小院落,東、西配殿各三間,正中殿五間,內中有一座以漢白玉雕成的戒壇,壇上原有一座阿育王塔,塔中供有四大菩薩、梵僧舍利子,如今阿育王塔不知去向,寺方以一尊石雕釋迦牟尼佛像取而代之。


    就建廟歷史而言,廣濟寺無法與歷史悠久的潭柘寺、戒台寺、法源寺相比,就建築規模而言,廣濟寺無法與皇家全力營建的雍和宮、排雲殿相提並論,以自然景觀來說,廣濟寺當然比不上西山八大處、臥佛寺、碧雲寺,但卻能在眾多佛寺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佛教協會所在,其中原因,只有等待大家前往發掘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421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