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聳峙於長江江心的焦山,宛如碧玉浮江,又名浮玉山,此外,還有樵山、海門山、姊妹山、雙峰山、獅子山、譙山等名,雖然名稱很多,但自古以來,民間多以焦山稱之,焦山之得名,係因東漢末年,大學士焦光不滿朝政腐敗,隱居於此,皇帝三次下詔,請他出山為官,焦光不為所動,拒不出仕,後人景仰他的高風亮節,便將山名改為焦山,以紀念他的風範。


焦山山中除了有六朝柏、宋槐、明銀杏等珍貴古樹及古砲台、三詔洞、別峰庵(鄭板橋讀書處)、壯觀亭、百壽亭…名勝古蹟,最特殊的地方是定慧寺殿宇、樓閣掩映在蒼松翠竹間,因此博得「焦山山裹寺」俗諺,與「金山寺裹山」相互輝映,各有韻味。


北宋佛印禪師曾題焦山十六景,由於歲月滄桑,不少原有景觀已杳無蹤影,近年來有好事者,新選定十六景:定慧莊嚴、古洞尋仙、吸江觀日、華嚴月色、境江夕照、東冷品泉、壯觀遠眺、瘞鶴銘碑、碑林墨寶、砲臺遺跡、古樹奇觀、別峰讀書、海門觀潮、浮玉摩岩、山水佳處、鹿苑花園,前往焦山,不妨尋幽訪勝一番。


矗立在碧波萬頃之中的焦山,雖然海拔只有 七十一公尺 、周長不過兩千多公尺,但卻具有「中流砥柱」孤拔雄偉的氣勢,從清朝詩人張向陶的詩文「四面江聲湧翠環,海門高處豁心顏,志存舟楫知誰子,歷經風濤是此山。」,鮑皋的「三峰盡與一江爭,只此中流靜不驚。」,齊彥槐「東望海漫漫,扶桑涌一丸,曾登岱岳頂,不及此樓觀。」和壯觀亭楹聯「砥柱鎮中流,此處可窮千里目;海門吞夜月,何人領取大江秋。」、「江天共一覽,心跡喜雙清」便可窺見一般,除了雄奇秀麗的天然景觀外,焦山並以千年古剎、摩崖石刻、碑林墨寶名聞遐邇。


始建於東漢興平元年(西元一九四年),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的定慧寺,原名普濟庵,宋朝時改名普濟禪寺,元代又改名為焦山寺,明宣德、正統年間重修大雄寶殿、天王殿、藏經樓、千佛閣…規模逐漸擴大,清康熙四十二年(西元一七零三年),康熙帝南巡焦山時,時,取佛家「由戒生定,因定生慧」之意,賜名定慧寺,焦山寺鼎盛時期,有殿宇九十八間,僧眾三千餘人,曾有「十方叢林」之稱。


因為位在長江江心的焦山上,前往定慧寺參訪,需搭乘渡輪,抵達焦山,離開碼頭,迎面便是登山步道,從登山步道便可遠望掩映在參天古木間的定慧寺,定慧寺的山門朝南,面對象山,在此眺望,有「大江東去,群山西來」的恢宏氣勢,古色古香的山門為清康熙四十七年興建,門前有一對明代雕刻的石獅鎮守山門,前庭是青石廣場,門楣上有茗山大師親書的「焦山定慧寺」匾額,兩旁懸掛「長江此天塹」、「中國有聖人」的楹聯,進入山門,迎面的照壁上,則有「海不揚波」四個大字。


定慧寺中軸線上第一進建築是天王殿,殿前有一座木結構的御碑亭,亭中樹立一塊清乾隆帝手書碑刻,碑面上刻有乾隆帝第三次到焦山時所作的《遊焦山作歌疊舊作韻》,文曰「金山似謝安,絲管春風醉華屋;焦山似羲之,偃臥東床袒其腹…」,以人物比喻兩座名山,別出心裁。天王殿內供奉彌勒佛,彌勒佛像後面為韋馱,大殿兩旁則是四大天王塑像,牆上有「橫海大航」四字。


過天王殿沿中軸線前行,便是定慧寺的最主要建築-大雄寶殿,五開間的大雄寶殿始建於南宋景定年間,元初毀於兵燹,明宣德年間重建,清康熙二十一年、道光三十年兩度重修,大雄寶殿採用我國建築最尊貴的重檐廡殿頂型式,屋頂雕龍描鳳,遊龍戲珠、丹鳳朝陽等精美圖案,令人目不暇給,大殿兩旁有乾隆帝聯語「領要得江山,鼎伏恰依仙隱處;觀空拾水月,錫飛還傍鶴銘還。」削雙青,玉塢潛光高士臥;潮來一碧,金瀾對峙化人居。」,殿中供奉釋迦牟尼佛,兩旁為藥師佛及彌勒佛,三尊慈祥和藹、莊嚴肅穆的大佛端坐在蓮花座上,主佛的背後影壁,塑「「善財童子才五十三參」的故事,海島中央為觀音菩薩,左善財,右龍女守衛一旁眾仙則分佈在海島各處,整個壁塑將學佛修行的過程表露無遺,大殿兩旁分別排列造型生動、神態各異的十八羅漢塑像,尊尊栩栩如生,可惜不知出自哪位名家之手,殿內並懸掛康熙帝親筆所題「香林」匾額。


大雄寶殿前有兩株樹齡高達五百年的銀杏,雖然歷經數百年風霜雨雪侵襲,但老當益壯,至今依然結實纍纍,大雄寶殿後面是藏經樓,兩側和後院有齋堂、大寮、念佛堂、方丈室、僧舍、廚房等,這些建築大都保持明代風格。定慧寺西南,面臨大江北倚峭壁的華嚴閣,為兩層樓建築,樓上樓堂正中懸掛「一片浮玉,十分江景」的楹聯,華嚴閣是賞月的絕佳地點,近年來,以「華嚴月色」成為焦山十六景之一,樓下有專門供應素齋的浮玉齋,到此參訪的信眾,不妨品嚐、品嚐。  


「山陰不見換鵝經,京口今存瘞鶴銘,瀟灑集仙來作記,風流太守為開亭;兩篇玉蕊塵初滌,四體銀鉤蘚尚青,我久臨池無所得,願觀遺法快沉冥。」,以碑林見長,珍藏有六朝至清代四百六十餘方碑刻的焦山,古碑數量之多,僅次於西安碑林,為江南第一大碑林,其中與洛陽《石門銘》並稱二銘,被稱為「碑中之王」的《瘞鶴銘》更是稀世珍品,宋代書法家黃庭堅認為「大字無過《瘞鶴銘》,小字莫過癡凍蠅。」並推崇瘞鶴銘為「大字之祖」。據《焦山志》記載:瘞鶴銘石刻原來樹立在江水湍急的「雷轟石」上,其後因岩石崩裂,墜落江中,清康熙五十一年,鎮江知府派人打撈,雖然撈獲五塊原石,可惜曠世珍品已殘缺不全,撈起的瘞鶴銘石刻原安放在定慧寺大雄寶殿左面的碑亭內,後又嵌置於華嚴閣,一九六零年建焦山碑林,才移回經考證後的現址,前往定慧寺參訪的有心人,千萬不要錯過欣賞「書家冠冕」的瘞鶴銘,以免遺憾終身。


焦山號稱「書法山」,除了歷代名家碑刻外,有「峭壁書廊」的摩崖石刻,也留下不少六朝以來名人的題詩、題記,正、草、隸、篆各體具備,琳琅滿目,就像 一個天然書法展覽場,教人流連忘返。


焦山東峰絕頂上建有一座八角雙層的吸江樓,由於亭內四面有木雕佛像,又名四面佛亭,登樓遠眺,大江東去的雄偉景致盡收眼底,由於視野遼闊,不少遊人特登樓觀賞長江日出的奇景,「吸江觀日」也成為焦山新十六景,聲名日噪。焦山有雄奇的天然景觀;焦山有名聞遐邇的定慧寺;焦山有蜚聲國際的摩崖石刻;焦山有江南第一的碑林…,前往焦山,遙想焦光風範,聆聽山僧講經,人世間紛紛擾擾,何足道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421124 的頭像
    e421124

    玩家阿賴

    e421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