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名山僧佔多」,無論清幽寂靜、氣勢雄偉、高聳險峻…神州大陸著名山岳,或多或少都修築有佛寺、佛塔、石窟…等,獨特的自然景觀加上豐富的人文景觀,名山古剎自然受到騷人墨客青睞,李白、杜甫、蘇東坡、白居易、王安石、陶淵明、柳宗元、王維、賈島、寒山子…歷朝歷代詩人、文學家、藝術家,留下多少嘔心泣血的作品,名山古剎在文人雅士推波助瀾下,更是遊人如織、人氣鼎盛。


    西山八大處,除了靈光寺、香界寺規模較大外,其餘佛寺規模不大,距離西山八大處公園大門最遠的寶珠洞,位於平坡山頂,建於乾隆四十六年,是西山第七處寺院,寶珠洞佈局簡單,東為一軒、西有二殿,一層殿後、二層殿下夾一石穴,該穴深廣丈餘,壁上嵌鵝卵石,閃爍如珠,因此名為寶珠洞,大陸佛寺有因山得名者,有因泉得名者,有因典故得名者,寶珠洞則是因洞得名。


    寶珠洞中原供一肉身坐佛,像前有御賜牌位,上書「欽命賜紫聖感堂中央第一代傳臨正宗三十三世桂芳岫翁和尚之位」,由此可知洞中肉身佛為六處香界寺第三十三代住持桂芳和尚,桂芳和尚少年時在北白衣庵出家,康熙年間擔任香界寺住持,簞瓢布衲,心虔五戒,篤砥修行,生活十分簡樸,卻四方奔波募款興建寺宇殿廡,使香界寺成為西山規模最大的佛寺。康熙、乾隆二帝每尋幸西山八大處,必至香界寺禮拜,並召桂芳至行宮,談經說道,經常徹夜不疲。


    寶珠洞的由來,民間有一傳說:某年盛夏,乾隆帝輕車簡從,駕臨香界寺避暑,下榻行宮院後,召桂芳大師入見,禮畢品茗間,桂芳發現乾隆帝容顏消瘦,心知必與寵妃香妃新喪有關,桂芳於是施禮曰「貧僧觀聖上面呈憂傷,唯恐積鬱成疾,今夕願施小術,招香妃殿下之魂與聖上一聚,不知聖意如何﹖」乾隆聞言大喜,急曰「甚善!」,子夜時分桂芳命寺僧將一巨大金銅寶鏡抬至殿中,並要求乾隆帝焚香、沐浴、更衣後,端坐銅鏡前,繼而桂芳親手設案燃香,趺跏垂目,背對銅鏡默念還魂真經,不久後,殿中由遠及近隱隱傳出蕃樂之聲,隨著一股異香瀰漫全殿,這時寶鏡忽然放出一道耀眼金光,一位盛裝美女從寶鏡中姍姍而來,乾隆帝見狀,不禁熱血湧溢,急起大呼「朕思煞卿也」,霎時只聽得金石迸裂般一聲巨響,寶鏡頓時碎成一堆虀粉,女子與蕃樂杳然消逝,良久,乾隆帝才恍然清醒,了悟桂坊大師  以神通點化之深意。


    返回紫禁城後,乾隆帝精神逐漸好轉,為感謝桂芳和尚招魂袪病之功,命御賜萬金重修香界寺,並敕封桂芳和尚為鬼王菩薩,一時間鬼王菩薩聲名大噪,香界寺香火不斷,其後,桂芳和尚仍苦修不懈,並於七處擇一巖穴,以巖穴為室,在此坐禪,百歲時在洞中圓寂,傳說桂坊和尚圓寂後,不但肉身不壞,猶如生人,且雙目炯炯,直視京城,當時正好邊關戰事頻起,朝中文武官員不和,有大臣上奏,乃西山鬼王菩薩法力不散之故,必須破其風水,乾隆帝於是下詔,在寶珠洞前建觀音殿以障其目,在洞頂建彌勒殿,以壓制其氣,並在寺門外興建「三間四柱」牌樓,親筆御書「歡喜地」、「堅固林」兩額以慰勉桂芳和尚之靈。傳說故事無從考證,姑妄言之妄聽之,不妨當作茶餘飯後清談的題材。


    西山八大處佛寺大都集中分佈,唯有一處長安寺、八處證果寺分散他處,證果寺是西山八大處最後一處,創建於隋代,初名尸陀林,唐朝時改名為感應寺,明代又改稱法海寺,其後再改名為證果寺。


    證果寺寺宇建築依山勢起伏興建,單檐歇山頂、單座圓券洞的山門建在高臺上,台階下方有兩塊石碑及數株銀杏,雖然山門規模不大,但氣勢卻頗雄偉,證果寺規模也不大,全寺僅前後兩進建築,迷你的庭院內有一涼亭,亭中懸掛明成化六年(西元一四七零年)鑄造的銅鐘,這口五百餘年歷史的銅鐘,高六尺,四周刻有經文,在西山八大處中,堪稱難得的珍寶。


    證果寺西有一處小院落,院門為大陸佛寺中較少見的花瓶形,過院門繼續向西行走,不久便可抵達「秘魔崖」,秘魔崖是一塊突出的巨石,巨石上刻有「天然幽谷」四字,左側石拱門,上方鑲嵌「秘魔崖」三字,拱門旁樹立一塊普普通通的太湖石,進入石門,突出的巨石下方有石床、石門、石窗,是當時盧姓和尚修行處,因此又稱盧師洞,相傳西元七世紀時,一位盧性和尚自江南乘船輾轉至此,見石崖清靜幽深,是修行的好地方,便留在此地修行,右側石門上書有「真武洞」,洞旁邊有三間房舍,名為招止亭,前有石凳、古柏,是盛夏時節,前往西山八大處旅遊參訪民眾最佳休憩地點之一。


    西元七世紀至十七世紀期間陸續創建的西山八大處,每座寺廟佈局因所在地山勢不同而各異其趣,包括已改為醫院的一處長安寺,八大處寺宇建築、景觀各具特色,值得一一造訪,寺廟之間均有步道相通,十方善信可依個人體能狀況,安排一次「西山佛之旅」,絕對物超所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421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