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大昭寺的地位崇高;比不上哲蚌寺的規模宏偉,色拉寺能名列拉薩三大寺廟之一,並與甘丹及哲蚌寺共列為「世界三大佛教學府」,自然有其獨特之處。到藏傳佛教聖地拉薩旅遊,怎能不造訪色拉寺一探究竟?
色拉寺坐落在拉薩北郊的色拉烏孜山腳,依山面河,綠樹掩映。寺名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建寺時,山下有一片茂盛的野玫瑰(藏語色拉)而得名;又說該寺始建時天降冰雹(藏語色拉)故名。
色拉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祖師宗喀巴委派繹欽卻傑·釋迦益西(八大弟子之一),於明代永樂十七年(1419年)修建的。18世紀初,固始汗進行擴建,成爲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整座寺院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的主要建築有措欽大殿、麥巴扎倉、結巴扎倉、阿巴扎倉、策墨林、康村和熱振等著名大活佛的剌章宮殿等建築單元組成。
1710年興建的措欽大殿由殿前廣場、經堂和五座拉康(佛殿)組成,佔地面積約2000多平方米,是色拉寺的管理中心和主要集會場所,也是寺內最大的殿堂。經堂高2層,中部用長柱頂起為天窗,四周為短柱,構成相對低矮的空間,用以供奉佛像。經堂的後部有三座佛殿,供奉高六公尺的強巴佛(彌勒佛)鎏金銅像、文殊菩薩、宗喀巴師徒三尊、絳欽卻傑、十一面千手觀世音菩薩等尊像。
色拉寺中最大的扎倉(經學院)是吉扎倉,建於1435年,18世紀初擴建,面積約1700平方公尺。它的經堂由100根柱子支撐,殿內密布著壁畫和唐卡。阿巴扎倉是寺內唯一的密宗扎倉,原為措欽大殿,當現大殿建成後,便改為扎倉。主體建築高兩層,由經堂和四座佛殿組成。底層經堂的西牆為通頂的大經架,其北有石塔,後部有兩座佛殿。第二層為絳欽卻傑的靈塔殿,北面佛台的正中供奉絳欽卻傑和色拉寺第二任主持絳才桑布的靈塔。
雖然經歷數十年的政治變動及破壞,色拉寺至今仍珍藏不少聖物。其中最重要的是明成祖饋贈絳欽卻傑的藏漢文對照《甘珠爾》(大藏經),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用藏文書寫的佛經版本,在藏傳佛教界和版本學具有舉足輕重的價值。此外如金泥書寫的《大般若經》、白檀木雕刻的十六尊者像、金汁繪就的釋迦牟尼轉法輪唐卡和大慈法王緙絲像等都是彌足珍貴之物。
色拉寺志院大殿,有一座被視為鎮寺之寶的馬頭明王像,佛像的上方掛著無數兵器,這些都是在佛前立誓戒殺的歷代武士所留。據說這尊馬頭明王像十分靈驗,可庇祐小孩順利成長,因此,經常可見父母親帶著孩子前來禮拜,禮拜後,家長會以香灰塗畫在孩子的鼻樑,祈求消災避禍。
喇嘛有一項為人熟知的功課--辯經。實際上辯經並非色拉寺獨有,因色拉寺固定於周一至周五下午三點進行辯經,且對外開放,所以最出名,可惜我們時間有限,無法一窺真貌。沒瞧見辯經,還好欣賞到印經,稍稍彌補遺憾,色拉寺經板已有幾百年歷史,部份經板在文革時受到紅衛兵損壞,其餘保存完好的經板,目前用來手工印經,改革開放後,手工經本成為商品,聽寺僧說生意滿好的。
色拉寺背後的山上有座拉薩市內唯一的天葬台,西藏政府基於尊重當地藏族喪葬習俗,並不開放觀光客看天葬。遊客最好入境隨俗,如因緣具足,遠觀即可,別硬闖天葬台,以免引發意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