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澎湖地區潮間帶開發出十分火熱的活動—踏浪,第一條從員貝至沙港的踏浪活動,吸引不少觀光客,地方觀光業者見有利可圖,陸續開發大倉、吉貝等多條路線。長達七年的踏浪活動,對澎湖潮間帶生態造成致命的破壞,許多珊瑚被遊客踩死,生態保育工作者極力向澎湖縣政府施壓,縣府規範出踏浪路線,踏浪活動熱潮才逐漸消褪。
潮間帶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包括各種海參、螺貝、螃蟹蝦魚、以及軟珊瑚跟硬珊瑚,昔日澎湖居民利用退潮後的潮間帶,撿拾螺貝、抓魚、抓螃蟹等賺點外快。現在只有一些老人還會到潮間帶作息,不少人早已將潮間帶活動當作休閒活動。
我們風月社的逍遙菊島行,在員貝島住宿兩天,社員幾乎沒聽過這個小島,對行程安排疑問多多。初抵員貝,第一天中午,我們休息到下午三點,等太陽威力稍減、開始退潮後,才出動,先去抱墩,而後,在經營民宿的好友帶領下,一行人戴遮陽帽、穿著雨鞋,魚貫走進潮間帶…。
行前,好友介紹潮間帶主要的海生動物--馬糞海膽、章魚、鐘螺、河豚,
我們滿懷希望,戴著手套、拎著小水桶,心想一定滿載而歸,走進潮水尚未完全消退的海域,觸目所及盡是烏漆嬤黑的海參,這些海參由於處理十分困難,幾乎無人食用,所以族群龐大。莊子一書「無用便是大用」,在此得到最佳驗證!
隨著潮水逐漸消退,我們的驚呼聲也逐漸增加,一會兒有人看見馬糞海膽,一下子又有人發現鐘螺、河豚、紅螺,還有人找到有「海中水雷」之稱的魔鬼海膽,
更厲害的是,我們還抓到一條章魚、一隻河豚,好友希望我們疼惜澎湖這塊人間淨土,讓海資源留給後代子孫,我們將較小的海生動物都放生,當然收穫也就不甚了了!
踏浪必須在退潮前後一個小時進行,且注意潮汐變化,每月農曆初一、十五前後三天潮差最大,最適宜踏浪。踏浪最好由澎湖當地熟悉海域的人士帶領,若自行下潮間帶玩耍,絕對要在距離海岸50公尺 內的區域活動,並不要踏進無法見底的區域。尤其要注意的是,漲潮速度非常快,若發現潮水明顯上漲,千萬要盡速回到岸邊,以免發生危險。
留言列表